银监系统今年首张亿元罚单 浦发银行造假被罚最新消息

2018-03-29 08:34

  一向宣称“长期不良贷款为零”的浦发银行(600000.SH )成都分行,突然曝出“有组织的造假案”让业内震惊。银监会方面表示,四川银监局依法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罚款4.62亿元。这是银监系统今年公布的首张亿元罚单。

  1月19日晚,银监会官网头条发布消息:为掩盖不良贷款,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该行不良贷款。对此,银监会公告用词非常严厉——“这是一起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主导的有组织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性质恶劣,教训深刻”。银行监管部门正在用行动证明“监管标准会越来越高,监管会越来越严”不是一句空话。更值得注意的是,对监管者的监管也在加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放贷案中,银监会对四川银监局原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原因是监管督导不力,监管评级失真。(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授信逾千家空壳公司内幕曝光)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涉嫌“九宗罪”

  四川银监局的公告透露,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涉嫌“九宗罪”。其中八宗是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包括授信管理严重违规、违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等。另外一宗就是不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对现场检查的顺利开展形成阻碍。

  银监会在现场检查中发现,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存在重大违规问题,要求浦发银行总行派出工作组对成都分行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核查。通过监管检查和按照监管要求进行的内部核查发现,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不良贷款。》》》浦发银行被罚4.6亿背后

  据了解,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利用超1000个壳企业承债式收购,以腾挪不良贷款,违规操作资金规模近千亿。所谓承债式收购,是不良贷款腾挪的一种手段。比如,甲企业由于欠息在银行的贷款即将成为关注类,这时银行找来乙企业(如空壳企业)以一笔资金收购甲企业的这部分债务。与此同时,银行给乙企业新发放一笔贷款,乙企业再用这笔贷款的资金偿还此前甲企业欠银行的利息。通过上述一番腾挪,原本要逾期的贷款就又变成了正常贷款。

  通过这番不良资产腾挪,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出现了长期“零不良”的繁荣假象。据相关报道,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成立于2002年。此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长期“零不良”,并且在当地股份行经营中排名前列。因为业务表现突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也长期是行内的标杆。在该行2009年的一份新闻稿中曾介绍,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员工无不良记录,无案件事故发生,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并创造了前六年无欠息、无逾期、无垫款、无后三类不良贷款的佳绩。在上级行和监管部门近年的综合考评中,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宣称“长期不良贷款为零”的银行,在银监会在现场检查中被发现存在重大违规问题,立即要求浦发银行总行派出工作组对成都分行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核查。此案暴露出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内控严重失效。二是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的超高速发展。三是合规意识淡薄。此外,该案也反映出浦发银行总行对分行长期不良贷款为零等异常情况失察、考核激励机制不当、轮岗制度执行不力、对监管部门提示的风险重视不够等问题。

  严监管实行双向问责,四川银监局相关人员被处分

  银监会方面表示,四川银监局依法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罚款4.62亿元;对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2名副行长、1名部门负责人和1名支行行长分别给予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警告及罚款。目前,相关涉案人员已被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银监会近日已依法对浦发银行总行负有责任的高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员启动立案调查和行政处罚工作。

  四川银监局披露的处罚通知中显示,王兵对浦发成都分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王兵在2002年辞任工商银行四川分行副行长,出任当时刚成立的浦发成都分行行长一职,直到2017年相关案件爆出后“到龄退休”,在任长达15年。而根据监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明确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岗或强制休假制度。在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案件中,涉案支行行长也长期在任未落实轮岗制度。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