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通过380家 ipo堰塞湖现象逐步消除

2018-04-17 10:06

  “发行提速”和“从严监管”也成为2017年新股市场的关键词,在缓解了IPO堰塞湖的同时,也将“带病发行”的企业拒之门外。同时,虽然IPO发行加速,但总体的募资规模普遍较小,全年募资额仅是2010年的47%。在这400多家新上市企业中,平均每家募资仅5.28亿元,其中, 4只券商股的募资总额均进入募资额排名前五,券商股也成为2017年IPO“募资王”。

  IPO新常态

  2017年新股发行的关键词之一是“发行提速”。时代周报记者根据证监会数据统计,2017年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其中380家通过审核。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公司超过400家,达到历史最高点。

  发行提速不仅表现在上会企业数量上,也体现在审核周期上。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表示,2017年IPO企业从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为1年3个月左右,之前的审核周期则在3年以上。

  接近“即报即审”的发审节奏极大程度缓解了A股市场常年存在的大批企业排队“堰塞湖”问题。数据显示,IPO在审企业数量已由历史最高点的2016年6月底895家,下降到当前500家左右的水平,其中大多数(300多家)为2017年新受理企业。

  另一个关键词是“审核从严”,在IPO高速发行的同时,证监会发审委对于IPO企业的审核力度加强,IPO通过率持续下降。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其中86家未通过审核,22家暂缓表决,全年IPO通过率仅为77.87%。而在2016年,发审委共审核271家企业,过会237家企业,IPO的审核通过率为91.14%。

  488家上会企业由61家券商投行保荐。其中,上会家数最多的3家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和国金证券,分别上会35家、33家和30家;过会企业最多的3家券商是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分别为28家、27家和24家。

  在过会家数超过10家的券商共有14家,共过会283家企业,占所有通过审核企业的74.47% 。其中,过会率最高的券商是中信建投,上会23家企业,仅一家未通过审核,全年过会率为95.65%;华泰联合证券排名第二,全年过会率为94.74%;民生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并列第三,两家投行均上会15家,通过审核13家,过会率均为86.67%。

  过会率最低的券商是国金证券,其当年上会企业达30家排名第三,但仅有20家通过审核,过会率仅为66.67%;另一家过会率低于70%的券商是申万宏源,全年上会19家,13家通过审核,过会率仅为68.42%。

  大发审委通过率仅五成多

  实际上,自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届“大发审委”履职后,IPO被否率持续走高。

  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10月17日后,共有88家企业上会接受审核,其中,33家企业首发被否,2家取消审核,4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仅为55.68%。在此之前,400家接受审核的企业未通过数为54家,未通过率仅为13.5%。值得一提的是,11月29日,当日上会的3家企业全部被否,在IPO历史上首次出现单日零通过率的现象。

  在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后,上会数和过会数最高的券商是中信建投,共上会8家企业,7家过会,过会率为87.5%;排名第二的是国信证券,上会7家企业过会6家,过会率为85.71%,两家券商的首发通过率均远高于55.68%的平均通过率。

  在上会家数超过5家的券商中,审核通过率最高的是招商证券、国泰君安和华泰联合,其上会项目均成功过会,通过率100%。通过率最低的是中德证券,5个上会项目仅1个成功过会,通过率仅为20%。

  被否的企业中,业绩问题是企业IPO最大的“拦路虎”。根据现场的发审委提问,问题主要集中在毛利率、应收账款、主营业务、业绩等内容展开,企业盈利现状及前景是发审委最为关注的问题。

  可以说,发行提速极大程度缓解了IPO堰塞湖,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从严监管将“带病发行”的企业淘汰,提高新股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

  对于2018年的新股市场,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IPO从严审核的理念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延续。“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勇于投否决票”的监管思路在强化中介机构勤勉尽责的同时,也将继续延伸至2018年的IPO审核过程中。

  安永最新发布的全球IPO市场调研报告预计,2018年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将保持常态化,将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三大任务为中心。从IPO排队企业所处行业看,工业,科技、传媒和电信业,材料业的企业数位居前三;并且,有15家商业银行在排队名单中,其中11家为城市商业银行。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