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迎“大考之年” 止跌回稳的曙光

2018-06-30 19:37

­  大考中的国产手机

­  国产手机迎来了“大考之年”。

国产手机迎“大考之年” 止跌回稳的曙光

­  资料图:6月26日,小米在香港正式发布新机型。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  一方面,市场看似热闹依旧。小米公开认购数据显示,小米招股额认购达10倍,高于此前的市场预期。如无意外,小米将于7月9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同时,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在近期发布新机,小米8、联想Z5、华为荣耀Play、vivo NEX……“新面孔”手机在过去的两周内扎堆面世。

­  另一方面,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却不容乐观。中国信通院5月份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59亿部,同比大跌19.0%。IDC则预测,201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约为14.62亿台,同比下降0.2%。曾经风光一时的手机厂商金立、魅族、乐视陆续传出资金链断裂、大量裁员、高管离职的消息。

­  止跌回稳的曙光

­  来自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国内2G手机出货量696.1万部,同比下降11.1%;3G手机出货量2.8万部,同比下降93.2%;4G手机出货量1.15亿部,同比下降24.2%。

­  国产手机市场为什么由热转冷?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普及基本完成,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份,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高达97.5%,即使农村市场,从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迁徙的“换机潮”也已基本过去。另一方面,从产品来看,智能手机进入全面成熟期,总体水平稳定,性能提升并不明显,差异化日渐减少,用户体验也逐渐趋同。此外,市场对5G的期待也带来了观望情绪,这些都影响了用户更新换代手机产品的热情。连目标用户群相对高端的苹果也同样感受到了寒意,廉价版iPhone X即将面世,甚至几乎已经确定会采用更为讨好国内消费者的双卡双待设计。

­  不过,尽管从国内总体出货量来看跌势明显,但国产手机也似乎看到了止跌回稳的曙光。来自中国信通院的数据同样显示,今年5月份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783.6万部,同比增长1.2%,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单月出货量同比下降态势。而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消息则称,自3月份以来,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等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零部件采购订单大幅度上扬,这也意味着它们对手机市场的判断趋于乐观。

­  这种乐观其实来自于国内手机市场“大浪淘沙”带来的品牌集中度的上升,也就是说,头部厂商通过挤压中小手机厂商的生存空间,获得更大的蛋糕。从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一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看,华为、OPPO、vivo、苹果、小米等前五大手机厂商所占份额达到创纪录的82%,大可乐、小辣椒、乐檬、夏新等品牌已难觅踪影,曾经表现亮眼的联想,去年国内市场出货量仅有179万部,仅占市场份额的0.4%。

­  市场集中度的上升还进一步压缩了中小手机厂商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拿千元机市场来说,大品牌们已纷纷使用骁龙636处理器,而中小品牌的很多新品还在使用上一代的骁龙625处理器。这也使它们与头部厂商的距离越拉越大,不得不转攻更加低端的功能机和廉价智能手机,但低价带来的低利润也难以为“避险”提供充分保障。

­  “过去4年,智能手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各种价格战、机海战,被大家曾经称为红海的手机市场,也变成了幸存者不多的厂商在竞争。”一加手机CEO刘作虎说得相当坦白。

­  “吓人”的技术是什么

­  从5月底到6月初,国产手机厂商化身段子手,关键词是“吓人”。

­  先是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表示,荣耀新机要使用一项“很吓人的技术”,接着小米总裁林斌在微博上表示,小米8将有“‘非常吓人的技术’,一页纸都写不下了,怎么办?”联想手机随后参战,发布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别害怕,吓人的东西都是联想出来的。”

­  尽管“抱团营销”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并不罕见,但这也说明,在分别加码代言营销和线下渠道之后,竞争的焦点重新回到了技术层面。

­  应用于荣耀Play的“吓人的技术”是GPU Turbo,这项图形处理技术能大幅提升手机游戏的稳定性,使手机性能提升60%,功耗降低30%;小米8“吓人的技术”则包括其探索版国内首发的3D结构光人脸识别、透明玻璃后盖和压感屏幕指纹识别;vivo NEX则拿出了一块屏占比高达91.24%的全面屏,刷新了行业纪录。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