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山乳业股价崩盘暴跌后飞鹤再接招 回港股抖出不少秘密

2019-07-21 16:30

  即便是中国首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乳品企业,其股价亦未能逃脱过山车式的下跌走势。而退市后选择在港交所重启IPO,在同一地区辉山乳业深陷临时清盘的阴影下,恐怕未必会如当初那般幸运

  当停牌近八个月的辉山乳业即将进入临时清盘以尽可能保全其集团资产时,遭遇浑水公司持续逾一年的这宗“空袭”事件也终于临近尾声,尽管其结局不仅仅是葬送一位“沈阳首富”那么简单和悲凉。

  事实上,“辉山病毒”还在传播,而中招者很可能正是他的老乡兼同行。

  5月,在已成为众矢之的的辉山乳业处于风口浪尖之时,中国飞鹤有限公司(下称“飞鹤”)在港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同属乳制品行业的二者之间其实存在颇多相似之处,不仅同为区域性优势明显的东北企业,且均宣称打造了属于自身特色的全产业链体系。

  与2003年辉山乳业选择登陆港交所不同,飞鹤则在同一年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作为三聚氰胺事件的受益者之一,飞鹤的市场份额与股价亦曾一度在红杉资本的加持下一路水涨船高。

  但好景不长,三聚氰胺事件给整个市场带来的阴霾始终影响着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曾深陷“布鲁氏杆菌门”的飞鹤,此后业绩受到不小影响,特别是与红杉资本“对赌”失败更令其面临高昂的业绩补偿。而股价则顺势一落千丈,从每股最高44美元,“过山车”般最低跌落至2.2美元附近。

  最终,飞鹤方面一直引以为豪的“中国乳品行业第一家在美国上市企业”标签,随着其在2013年的退市销声匿迹。

  就如同大多数中概股选择从美国退市的同时,早已做好回归A股或港股的准备,飞鹤显然不甘于在资本市场丧失话语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初该公司私有化并由此在美国诉讼产生的一系列开支付款金额中,有部分资金来自澳门国际银行的贷款,该笔贷款将于2018年9月20日到期。

  请留意飞鹤选择在此时启动IPO的真实目的:偿还该笔贷款正是其募资用途之一。

  招股书显示,该笔贷款的本金及利息金额高达7000万美元,逾4.6亿人民币。由于招股书中并未披露其计划偿还的具体金额以及募资总额,但据此前路透新闻报道称,该公司此次IPO的募资总额为6亿-8亿美元。

  根据目前贝因美(002570,股吧)、雅士利以及辉山乳业分别仅为90亿元、63亿元和48亿元的市值,飞鹤此次重回资本市场的“胃口”已接近深陷债务危机的辉山乳业。

  不过,基于辉山沽空事件给市场带来的负面情绪始终未能散去的现状,投资者能否为飞鹤的40多个“小目标”买单,截至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而若要恢复投资者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投资信心,行业整体销售费用的增加恐在所难免。不仅如此,飞鹤还需面临销售体系上过度依赖经销商、业绩上过度依赖政府补贴以及超高端产品销售费用过高等诸多短板。

  有市场观察家表示,飞鹤想要一飞冲天,不易!

  7块钱价差引出的秘密

  “等我有孙子的时候,我一定让他喝飞鹤奶粉。”格力电器(000651,股吧)董事长董明珠为飞鹤站台时如是说。

  这句打CALL的话,一方面基于飞鹤近年来高端产品业绩的爆发;另一方面,也与2016年飞鹤凭借7.7%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国产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息息相关。

  来自欧睿国际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飞鹤高端奶粉销售额增长幅度达200%,整体营收规模增长逾45%。

  然而,对于刚刚提名为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的飞鹤董事长冷友斌来说,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其实并不那么足。

  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下称“报告期内”),飞鹤营收分别为35.83亿元、36.15亿元和37.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95%。其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营收分别为9.87亿元、12.99亿元和15.8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逐年增高,分别为27.6%、36%和42.6%。

  尽管高端产品的高速增长令飞鹤避免了行业整体销售规模负增长带来的影响,但大势所趋下,其净利润却并不稳定。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3.82亿元和4.06亿元,2015年净利润下滑幅度达23.6%。在利润的构成中,来自政府的补助成为飞鹤保持业绩稳定的“必杀技”。报告期内,该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49亿元、1.82亿元和2.81亿元,占净利润的比重分别达29.8%、47.64%和69.21%。

  过度依赖政府补助,且金额逐年提高,在业绩并未实现大幅增长的前提下,飞鹤实际经营实现的净利润已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