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大湾区规划是什么?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意义

2020-08-04 14:47

  梦想照进杭州湾 崛起且看大湾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致力打造湾区经济“陆家嘴”

  2017年春夏之交,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被写入报告。“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引领者、核心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话语铿锵。

  事实上,打开杭州湾的地图,跳出行政区划边界,重新审视宁波杭州湾新区,就不难发现,曾经的宁波城市边缘、全省交通末梢,如今恰巧处于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再加之,完善的交通配套、雄厚的产业基础、澎湃的创新活力、先进的城市规划、灵活的机制体制……这里当之无愧地成为宁波乃至浙江谋划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逐梦大湾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征程再启。

  “五个梦”争做发展引领者

  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据统计,目前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

  “就如同曾经‘上海的发展看浦东,浦东的发展看陆家嘴’一样,我们要争做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引领者、核心区、‘陆家嘴’。”宁波杭州湾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表示。

  壮志豪情,源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的产业基础。

  这里是浙江全省第一个产业集聚区,短短7年间交出了财政收入破百亿元、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漂亮答卷。新区正依托沪杭甬经济圈几何中心的独特区位和跨海大桥带来的交通便利,以沪甬合作示范区等平台载体为支撑,跨越发展。

  2017年4月,围绕跻身全国一流开发区、打造国际化滨海名城的发展目标,宁波杭州湾新区正式提出了“五个梦”的开发建设思路:即瞄准先进产业,着力打造若干千亿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的产业梦;聚焦国家战略,着力打造全国智能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创新梦;坚持国际化标准,着力打造宁波都市圈北翼新地标的城市梦;擦亮城市品牌,着力塑造具有新区特色城市新文化的文化梦;对标一流地区,着力打造最具幸福感开发区的品质梦。

  主导产业打造万亿开发区

  相比较长三角其他城市,港城宁波是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承担着做优做强支柱产业,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作为全省第一个集聚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就是要培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

  7年多来,围绕跻身全国开发区第一方队这一目标,宁波杭州湾新区突出滨海产业特色,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6+4”产业新体系。

  尤其是以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在宁波杭州湾新区风生水起。

  上汽大众宁波基地,大众公司全球工业4.0标杆工厂,车身车间自动化率达到86%,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辆整车下线;吉利汽车,实现了生产、检测、物流调度全程智能化控制。万都、中信戴卡、佛吉亚、江森、伟世通等100多家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扎堆入驻,一个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巍然屹立。目前新区的汽车产业已占浙江全省汽车产业产值的20%,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整车生产基地之一。

  智能家电、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也蒸蒸日上。方太集团专注于高端嵌入式厨房电器研发制造,目前在国内高端厨电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以上;慈星集团自主研发的针织品智能柔性定制平台,入选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以麟沣、双成、康龙化成等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产业方兴未艾。

  2017年1~9月,宁波杭州湾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90.3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967.6亿元,同比增长21.1%,规上工业新产品率达到了59.6%。六大先进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833.0亿元,同比增长26.2%,占新区规上工业产值的86.1%。

  平台建设构筑最优创新体系

  创新,是宁波杭州湾新区发展的鲜活注脚。向硅谷学习、向深圳看齐,新区投石问路电子高新技术,引入了手机及智能终端产业;对标重庆、郑州,新区为科技人才量身打造创业创新平台,杭州湾智慧谷顺势启动;新区抛出优越政策,创立产业基金,规划智能园区,面向全球招揽优秀高科技企业,孵化潜力企业。

  2017年前10月,宁波杭州湾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666.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高达60.4%。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