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遇刺50周年:美国梦的困惑犹在

2018-04-04 09:06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述评:美国梦的困惑——写在马丁·路德·金遇刺5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柳丝

  4月4日,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50周年。

  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成为美国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经典呐喊。

  半个世纪过去,世人记住的,不只是他的一系列著名演讲,也不只是他义无反顾、死不旋踵的抗争,还有他作为枪支暴力受害者的身份。

  在今日之美国,马丁·路德·金与之抗争的种族歧视并未消除,他深受其害的枪支暴力也依旧横行。无论是近些年来持续不断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还是如今席卷全美、呼吁控枪的“为生命游行”集会,都一次又一次提醒人们,种族歧视和枪击暴力这两道难散的阴魂,让马丁·路德·金的梦想难以实现,美国社会陷入“美国梦的困惑”。

  被引爆的黑色愤怒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这是马丁·路德·金50多年前的一个梦想。然而,在他死后50年,这样的“美国梦”在很多黑人身上仍旧遥不可及。

  长期以来,黑人问题是美国社会矛盾中最尖锐的,美国不仅为之打了四年内战,而且至今斗争没有结束。

  在上世纪中叶美国民权时代的所有“战役”中,很少有像1965年阿拉巴马州塞尔玛的“血腥星期天”那样深深地扎根在美国人记忆中:警棍的殴打、瓦斯的刺激、流血的绷带、破碎的骨头……记录这段历史的电影《塞尔玛》还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而今,历史并没有停止重复。

  就在这几日,从西岸的加州到东岸的纽约,美国多个城市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萨克拉门托市22岁的黑人青年克拉克遭警方误杀。在警方开的20枪中,有8枪击中克拉克,一枚子弹打穿了肺部。

  近年来,美国警察不时被曝在执法过程中导致平民,尤其是黑人身亡。美国媒体统计,从2015年1月至今,萨克拉门托警方共击毙包括克拉克在内的6人,其中5人为非裔男性。

  自2014年8月密苏里州弗格森市18岁黑人青年布朗被警察击杀并引发全美各地持续大规模抗议示威和暴力骚乱以来,无论是巴尔的摩的格雷之死,还是巴吞鲁日的黑人小贩被杀,此类事件似成常态,黑色的愤怒一次次被引爆,也一次次地加剧了美国社会种族的分裂。

  这些事件并非偶然,恐怕也非终点。美国佐治亚州科布县警察艾伯特去年在执勤时的一句“记住,我们只杀黑人”直接撕下了种族问题的面具。

  种族问题愈演愈烈。去年8月,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爆发10年来在美国最恶劣的白人至上主义运动,将美国社会的深度撕裂暴露无遗。南方贫困问题法律中心的年度统计表明,美国2017年共有954个仇恨团体,比上一年增加4%,从2014年至今增加了20%;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有600多个,黑人“民族主义团体”去年增加20%。

  除不断遭遇暴力致死悲剧外,美国黑人在政治、经济、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上同样遭遇偏见和歧视。在“民权法案”和“投票权法案”通过半个多世纪后,美国黑人仍发现自己被困在全国各地的贫困地区。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比例上,黑人在美国处于垫底位置,即使在同等教育水平下,黑人的就业率依旧远远落后。

  《纽约时报》3月刊登题为《美国种族与经济机遇》的报告。报告说,衡量“美国梦”实现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是“收入向上的流动性”,即孩子拥有比父母更高的生活水平。然而,根据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与美国人口普查局对美国2000万儿童成长经历的调查研究,非洲裔男童与白人男童相比,即使出身于收入、教育和财富水平相当,父母双全的家庭,成年后收入仍有较大差距。

  “枪支将让这个国家死亡”

  除了种族分歧严重,美国枪支泛滥和枪击暴力事件频发。每每在枪击悲剧之后,枪支销售都大幅激增,控枪问题成为“拿什么拯救你”的老大难。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