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西方舆论一直喜欢挑拨中印矛盾,希望两国互相牵制。这次也不例外。
路透社27日称,中国的经济规模已是印度的5倍,中印之间“分歧巨大”:在长达3500公里的边界线上存在争端,在印度洋上相互较劲,印度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有异议。而中国一直担心美国将印度拖入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四方机制”。
美国彭博社刊发题为“亚洲力量失衡”的文章称,对于印度在世界各地的“伙伴”来说,莫迪政府“重启”对华关系是一个警告:这个南亚大国并没有准备好应对中国崛起。文章称,与其安抚中国,“修复和加强与拥有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民主国家的关系更符合印度利益”。还有美国媒体声称“中国在诱导印度远离美国”。
显然,中印能够走近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战略利益。“莫迪和习近平在武汉能创造历史”,《德干纪事报》27日以此为题称,过去30年里,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扩张。全球化机制的崩溃,不仅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利益,也威胁到印度的福祉。在经济、技术和社会迅速变革的世界,印度和中国的命运休戚相关。未来20年,印度和中国的GDP将超过七国集团。全球重大权力转移正在进行当中。印度和中国必须认识到这一现实,并准备发挥历史作用。
《印度教徒报》称,印度政府正在调整对华政策。与中国对抗显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也恶化了安全问题。中印之间的争议还减少了印度与美国和日本谈判的筹码。莫迪政府意识到,只有全面实现地缘政治稳定,印中经济合作的承诺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结果。
钱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龙象共舞而非相争是中印两国最大的现实需要。 对中国来说,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搞好同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边陲稳定和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对印度来说,莫迪政府也以“新印度”为目标,把国内外安全环境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改善作为发展愿景,而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对印度来说至关重要。中印关系远超双边范畴,占全球人口40%的中印两国近些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代表着几百年来不同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中印发展越成功,在国际上将起到愈发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苑基荣
本报记者:谷棣 赵成 魏辉 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