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7月15-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重阳”)主办的“第四届中俄经济对话”在北京成功召开。16日下午,俄罗斯联邦总统经济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格拉兹耶夫(Sergey Glaziev)、前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尤里·塔夫罗夫斯基(Yuri Tavrovsky)、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Ross)、俄中商务园总裁、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院士陈志刚等知名政要、学者,在人大重阳出席首份中俄智库联合撰写的报告《培育中俄复兴增量:两国智库关于中俄经济金融合作的共同研究》(以下简称《共同研究》)发布会暨专家媒体见面会。发布会由人大重阳院务委员、学术合作部主任杨清清主持。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博士首先做主旨发言。他简要介绍了《共同研究》的产生背景和重大意义。当前,中俄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且互为邻国,他们间长期保持的高水平合作关系被广泛视为大国合作的典范。同时,两国也面临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六大历史使命:实现国家复兴,维护主权完整,推进经济转型,承担国际责任,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然而,两国舆论和公众对彼此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和误解、误判。因此,为深化两国全面合作,增进两国人文和经济交流,实现共同繁荣和国家复兴,有必要就冷战结束以来中俄两国合作关系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共同研究》正是基于该目的,由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Sergey Glaziev博士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共同领衔中俄两国智库代表进行合作研究,以期进一步凝聚中俄共识,寻求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解决之道。
报告以中、俄、英三语全球同步公布发行。而在发布会召开之前,双方已将报告分别呈递本国领导人,并得到高层的高度重视与批示。人大重阳“中俄经济对话”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中俄间最有影响力的经贸议题智库对话管道,未来必将继续持续下去。
报告主体共有三部分,首先回溯中俄经济合作已经取得的成就,然后着重分析尚存的瓶颈与问题。第三部分是全报告的亮点,双方研究人员在充分调研、反复沟通的基础上,形成高度共识,认为当前中俄经济合作存在六大“瓶颈”:两国贸易投资规模小且结构较为单一;金融合作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合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两国市场开发程度较低且在诸多行业存在贸易壁垒;两国相关部门及项目实施者的认知影响项目的有效执行;“绿色”金融成本较高,纳税人面临额外负担。
为此,《共同研究》开出六条“处方”:继续深化政治互信,提高互信“执行力”;加大贸易、金融及投资领域合作规模;继续为“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培育增量;深化科技合作,推动“智力”合作;继续挖掘电商合作新潜力,落实地方合作新亮点;积极开展智库和民间“双驱动”交流。
格拉兹耶夫总统顾问完全赞同王文执行院长的发言,并指出:中俄一定要要及时发现制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他非常赞赏人大重阳所发起的一系列双边研讨会。因为这些会议集中了两国最主流的政策人士和最优秀的经济学者,就两国最重要且紧迫的问题坦诚交换意见,然后拿出共同认可且具高度可行性的方案。
格拉兹耶夫认为,当前俄中两国的政治关系水平非常高。普京总统非常重视对华友好关系,两国政治合作不断深化。一个友好、稳定的中俄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对整个欧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格拉兹耶夫也认为中俄合作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譬如,两国在投资领域的提升潜力就很大。目前,中俄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协议,要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倡议。那么在这个联合对接的大框架内,中俄各界如何才能落实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顶层设计并层层推进呢?他认为,在双方智库的长期合作中,已经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就是确立若干重要原则:第一是尊重主权。第二是互利互惠。第三,重点在于提升两国相互投资的积极性,使经贸格局更趋合理。尤其要扩大中小企业间的联系,为民间、商务交流不断创造更好的条件。中俄应在尊重国际法的前提下,不断为两国商务人士的往来提供便利,不断优化两国的营商环境。尤其在金融领域,双方的智库人员正致力于推进中俄两国金融与银行系统的一体化,以促进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支持,使双方能够产生足够的实力和向心力,从而不受第三方干扰或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