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拍摄的照片十分“适合”发朋友圈:带有领袖头像和大标语的街景,或是一个普通朝鲜人被定格的瞬间,基本上都能在朋友圈收获很多点赞。中国人对这个邻国的好奇与关注可见一斑。朝鲜承载着不少人的怀旧情结——在这里,能找到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些印记;朝鲜也承载着不少人的期待——今年以来,该国逐渐敞开与世界沟通对话的大门,让外界对它的未来发展充满遐想。如今的朝鲜究竟什么样?9月上旬,环环(ID:huanqiu-com) 受邀参加朝鲜建国七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报道。在8天时间里,记者感受到一些新变化正在这里无声无息地生根发芽。
崔萌/摄
外国人在平壤吃饭,花费不输北京
平壤乐园百货商场二层,一台松下60英寸液晶电视正在播放朝鲜中央电视台关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国庆活动的新闻,几名店员围拢在电视机前肃立观看。
这是当地非常高档的百货商场,世界著名旅行指南《孤独星球》将其描述为“受平壤精英阶层欢迎的满是进口商品的商场”。此言不虚,从花王尿不湿、雀巢咖啡到浪琴手表,这里容易让人产生“不是在朝鲜逛街”的错觉。环环去的当天是朝鲜国庆假期,然而商场里的当地人并不多。
范凌志/摄
在一楼超市的货柜上,记者拿了几瓶标价为140朝币的饮料。当记者掏出一张自以为“足够大”的5000朝币钞票时,收银员笑着敲了敲计算器,让记者再补一些美元或者人民币。
这应该是每个初到朝鲜的外国人都会感到困惑的一幕。按照官方汇率,1美元大约可兑换100朝币。但实际上,所谓“官方汇率”是已经被朝鲜政府取消了的外汇券价格。在一些只有朝鲜人才能消费的市场,美元与朝币非官方的汇率约为1:8000。
复旦大学朝韩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对环环表示,有人会把这认为是朝鲜的“价格双轨制”,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朝鲜的商品价格有两种标示形式。“一种是涉内商店使用的,标示多少就是多少;另一种是涉外商店使用的,所付钱数为小数点向前移两位,然后直接按美元计算。”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拿着5000朝币“大钞”却买不了涉外商店里140朝币饮料的情况。不过郑继永表示,这两种标示形式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实则是一致的。
这同时证明,在一些中国人中间流传的“随便揣点人民币到朝鲜就是大款”的说法只是一种不明就里的自我安慰。 据环环观察,外国人在平壤吃饭的花费基本与北京持平,甚至略高。电器也是如此,比如一台海尔对开门冰箱的售价是13.75万朝币,相当于9350元人民币。
朝鲜版宫保鸡丁。范凌志/摄
朝鲜大同江啤酒。范凌志/摄
在平壤,记者基本使用人民币。这意味着,每一次消费都是一道算术题:看到价格标签先除以100,再乘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大约6.8)。有时餐厅找零时遇到人民币不足的情况,他们就再换算成欧元或美元把钱找给记者。
“商店里使用外汇结算的商品增多,这其实是一种进步。” 中国半岛问题专家吕超对环环表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朝鲜人民对高档商品的需求在渐渐增强。“一旦未来朝鲜经济形势好转,对外经济流通更加顺畅,可能还会有更多变化。”
观朝鲜,如同在时光隧道里穿梭
在平壤街头,你可以看到朝鲜民众在充满革命气息的领袖头像和标语下使用手机;当地女性或穿着时尚的职业套装,或穿着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眼前这些景象,会让你觉得仿佛在时光隧道里穿梭。
摄/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