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毒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一种普通病毒沾染到床单上后,不到10小时就能传染小半个病区,遍布床栏杆、门把手、候诊室扶手,甚至儿童游乐区的玩具和图书上。 不到10小时,病毒遍布栏杆和把手
3天后,被污染地点的数量达到峰值。
病毒在这些区域可以存活至少5天。
而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发现,即使在专门设计的用于遏制传播风险的医院病房中,病毒也可以轻松传播到其他区域。
伦敦大学学院微生物学家莉娜·西瑞克说:“我们的研究表明,病毒在物体表面间的移动非常容易。医院内常见物品引发的接触传播是病毒院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比如,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喷溅到床栏杆、床单等表面后,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病人和访客的相互接触迅速转移,造成感染。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在接触院内物品后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及口鼻,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此外,医院坚持对所有物品进行频繁且规范的消毒,也能有效降低院感风险。
病毒为什么在医院更易传播?
病毒之所以在医院比其他公共场所更易传播,是因为存在于医院中的病毒数量相对更大、病毒种类更丰富、病毒携带者也更多,一旦疏于清洁消毒,就会给病毒留下可乘之机;医院人流量大、人群易聚集、内部空气流通性较差,也相当于为病毒创造了利于传播的外部环境。
超市、水产市场也是“高危区域”
虽然医院是病毒传播的“重灾区”,其他一些公共场所的传播风险也不低。比如超市、电影院等封闭的室内场所,由于也具有人群聚集和空气流动性差等特征,同样会导致病毒的快速传播;养殖场、水产市场和湿地附近,则会因肉类食用或蚊虫叮咬增加病毒传播风险。
病毒在什么环境传播快?
杨占秋介绍,常见的病毒传播方式有四大类,即空气传播、经水传播、食物传播和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