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盲治盲水平大幅提升 白内障诊疗进入屈光时代

2018-04-15 09:51

  在近日举行的2018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上,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顾问、亚太眼科学会防盲委员会前主席赵家良教授发布了《从大数据看中国白内障防治的进展》报告。该报告指出:我国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CSR)已从1988年的83例,提升至2017年的2205例,30年间提升了近27倍,中国防盲治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该报告首次阐述了这些年来我国在白内障防盲领域的发展成果。同时,随着白内障防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消费升级时代背景下患者需求的改变,我国的白内障也已逐渐从防盲阶段发展为提升中老年人视觉质量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阶段。

  中国已提前实现预定目标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全球有35%的盲症、25%的中重度视力损伤等,来自未及时治疗的白内障。数据显示,我国60岁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式。

  据了解,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CSR)是国际卫生界和医学界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防盲治盲水平最重要的标准。而作为判断白内障手术的推广、普及程度最重要的依据,CSR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防盲治盲水平的高低。国家健康委发布的《“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提出,我国CSR要在2020年底达到每百万人白内障手术例数2000例以上。这一目标现在已经提前实现。

  民营眼科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衡量白内障防治水平更精准的指标,白内障手术覆盖率,是指在需要施行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已经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比例。从大数据来看,根据2014年原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做的覆盖全国9省区市(北京、江苏、广东、黑龙江、河北、江西、宁夏、重庆、云南)眼病的调查结果显示,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已由2006年的35.7%,提升至2014年的62.8%,翻了近一倍;在50岁至80岁以上患者中,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手术覆盖率越低;男性患者手术覆盖率较女性高。

  “几十年来,我国防治白内障致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成绩都离不开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白内障防治项目的开展。而已占全国医院总量半壁江山的非公立眼科机构在根除白内障致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赵家良教授强调,“以爱尔眼科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眼科集团与中国最大的非公眼科医疗机构,随着其白内障手术量的逐年增加,2017年在全国白内障手术总量中的占比已超过11%。”2017年,中国内地每9台白内障手术中就有1台是在爱尔眼科旗下医院进行的。

  白内障手术进入屈光时代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防盲治盲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对于白内障诊疗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白内障学组组长陈茂盛在会上表示。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患者对于治疗白内障的需求,也从“看得见”转变为了追求更好的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

  近二三十年来,鉴于患者需求的改变,我国白内障在手术技术、器械、仪器设备、人工晶体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之前要在眼球上切12毫米切口,到现在只需1.8-2.2毫米的切口,从超声波乳化技术的应用到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出现,我国白内障手术技术日益革新。”陈茂盛介绍说。

  “现在我国的白内障手术已从防盲手术逐步转变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同时提供功能性人工晶体。”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强调。

  根据来自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ESCRS)的临床调查报告显示,欧洲眼科医疗界自2008年开始实施双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从2014年开始全面推进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已经在欧洲开展多年,许多接受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都有轻松的手术感受以及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根据欧洲巴伐利亚眼科集团开展的长达10年,覆盖德国、西班牙、奥地利和意大利多个国家的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了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后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达97%,对于已经接受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愿意再次做同类治疗的比例是96.57%。”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欧洲巴伐利亚眼科医疗委员会José Luis Ramos介绍说。

  链接

  什么是白内障?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