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蓝图。
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刚满一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春光里诞生。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雄安由此落子。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今年2月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蓝图在春天绘就,新征程在春天开启。伴随民族复兴的铿锵脚步,一个伟大构想正在雄安大地上生根发芽、拔节成长。
蓝色梦想,澎湃白洋淀新活力
俯瞰新区,最显眼的是那片蓝色水域——白洋淀,雄安因水而兴,开发建设会不会给白洋淀带来污染?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要建成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时代不同了,这里的春天鸟语花香,雄安是生态文明的新生儿。“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作家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小兵张嘎家乡的芦苇荡,无不令人神往。但白洋淀也曾遭遇“口渴”、污染等威胁。
进入雄安时间,白洋淀将焕发新的生机。
划定边界,保护生态。新区先期划定以白洋淀核心区为主的生态保护红线,远期结合森林斑块和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扩大。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控制线,统筹衔接,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让水多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说:“流水不腐,让水动起来,才有活力,恢复‘华北之肾’的功能。”
水从哪里来?引黄入冀补淀,让母亲河的乳汁哺育白洋淀。去年11月,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已试通水。建设白河—潴龙河等水系连通工程,调度上游水库补水。去年4月,王快、西大洋水库携手为白洋淀补水。
让水更加净起来。新区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通过流域系统治理,确保水质达标,再现一汪“白洋”。全面清除“散乱污”企业,加大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力度,让府河等入淀河流水质达标。
去年5月至10月,环保部门组织驻雄安新区环保集中执法督查组,对“散乱污”企业、纳污坑塘、垃圾堆存点、畜禽养殖场等进行阶段性督查。新区对8条入淀河流进行摸排,封堵沿河非法排污口。
让水更加美起来。通过生态治理,恢复白洋淀良好生态系统。梦里水乡美在“苇绿荷红”,新区将对现有苇田荷塘进行改造,重现白洋淀“苇海荷塘”的美景。
因水而兴,水城共融。曲久辉说:“远景规划将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这是一种门槛更高、标准更严的保护,保护白洋淀独特的自然环境,把白洋淀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
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水是生命之源,白洋淀对新区的生态涵养,像‘粥油’一样宝贵。”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教授级高工叶青说。
连山通海,南北交融。一条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和白洋淀周边的生态廊道,构筑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呵护雄安新区,滋养京津冀。
绿色诗篇,开启生态宜居新模式
绿色生活,诗意栖居。新区未来的生活场景将怎样打开?雄安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这是中国的探索,也是对世界的回答。
蓝绿是雄安的底色。这是多少都市人向往的美丽家园:新区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70%。“过去一些地方先建房、再配绿,绿色只是装饰品。蓝色水域,绿色植被,蓝绿空间的比例较大,新区像一颗珍珠嵌在绿色大地上。”杨保军说,“新区开发建设用地比例不超过30%。”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林城相融,林水相依。“建设一座城,竖起一片林。”叶青说起“雄安绿、新区蓝”时,不自觉地提高音量,“新区与自然共生,这里可以让人静下来,让心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