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动手儿子护母 法官草拟《家庭公约》劝和

2018-04-10 21:37

    “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就事论事、不翻旧账;要准确、正面表达感觉和要求,不要使用尖刻语言侮辱对方的人格;有气不能砸东西,如果要出气,只能吃东西,实在手痒就只能砸枕头……”近日,在审理一起离婚诉讼时,未央区法院薛敏丹法官为一对夫妻草拟了这样一份《家庭公约》。通过法官和心理专家的耐心调解,这对夫妻在《家庭公约》上自愿签字,表示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放下分歧、改善夫妻关系。

    2015年,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一直在家照顾孩子的李女士(化名)开始在外承包保洁工程,可是后来因为回款不及时,欠下了不少的外债。他们夫妻之间平时缺乏沟通,她的丈夫对此并不知情。直到去年11月,债权人上门要账,夫妻二人发生冲突。眼见到父亲打了母亲一巴掌,正上初三的儿子冲进厨房拿刀指向父亲,希望用自己的身躯去保护母亲。冲动过后,孩子每天纠结在父母的矛盾之中无法解脱,不想上学、上课睡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前段时间,他的父亲苏先生(化名)起诉至未央区法院,要求与妻子离婚,希望离婚过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能够回归到正常轨道。

    在案件审理时,未央区法院的薛敏丹法官给他们出了一份婚姻家庭的问答卷。从薛法官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苏先生在外地工作,在家呆的时间较少,与妻子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导致李女士对他很是抱怨。李女士流着泪说,父母离婚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成绩从全年级前十名降到现在的倒数后几名,考高中毫无希望,现在大部分外债已经还完了,已经没有债权人上门了。但苏先生并不相信她所说,他担心会对孩子继续造成影响,因此还是坚持要求离婚。

    考虑到这家人的特殊情况,薛法官邀请法院聘请的心理专家为他们进行一次心理疏导。通过对孩子的潜能测试和心理疏导,心理专家刘跃丽发现孩子自身的实力比父母预期的都要高,并劝导孩子不要卷入父母的矛盾之中,要专注于学业,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学会接受父母的不完美。

    心理专家在对孩子父母的心理疏导过程中,使他们认识到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他们二人也都表示愿意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放下分歧,改善夫妻关系。这时,薛敏丹法官为一家三口草拟了一份《和谐家庭公约》,约定如下:“禁止家庭成员在发生矛盾时采取暴力行为;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一次只沟通一个问题;沟通时,要准确、正面表达感觉和要求,耐心倾听,声音柔和,不要使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对方的人格;有气不能砸东西,如果要出气,只能吃东西,实在手痒就只能砸枕头;有过错方立刻道歉,无过错方在对方道歉后,及时原谅;及时肯定、表扬、感激对方及家人的付出;多花时间在一起,增进感情和交流。”法官希望一家三口都能遵守约定、和平共处,三个人都自愿在上面签了名。在心理专家的引导下,苏先生用力地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告诉儿子自己很爱他,李女士也激动地上前拥抱,孩子的脸重新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一家三口相拥在一起。

    通过这起案件,薛法官想提醒那些婚姻濒临破裂的夫妻,一个理想的家庭不是不发生矛盾和冲突,而应该具有修复冲突、修复问题、修复感情能力。生活中,如果家人之间缺少理解、缺乏沟通,矛盾出现时,只会彼此抱怨、指责、谩骂甚至打架,从而加剧了家庭的冲突,伤害了彼此的感情,最终导致离婚诉讼的产生。法院采取多元化解的方式进行调解,并通过引入心理专家介入的机制,注重对离婚当事人的情绪梳理和情感修复,更需要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理解、宽容,从而培育良好家风、促进家庭和睦。

    西安晚报记者 高雅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