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安有一位92岁的老大爷“红了”,这位老人住在大车家巷建行家属院,每天都提着一个红色塑料桶、拿着垃圾夹,行走在街面上义务捡拾烟头和垃圾,这一捡就是一年多。这位老人叫曾铭,邻居称老人是烟头革命中“行走的教科书”。
居民夸
曾大爷是这里每个人的榜样
4月17日上午9点,湘子庙街一家属院,92岁高龄的曾铭一如往常的出门了。记者也跟随着老人的步伐一起去他每天“工作”的这条路上看看。老人右手拿着红色塑料桶,左手拿着垃圾夹,一边走,一边低头寻找,看到路面上有垃圾、烟头,就用夹子夹起来放进红色的塑料桶里。而他手里提着的红色塑料桶被烫出了几个小洞,曾铭说这是有的烟头没有灭,放进桶里之后,把桶烧坏了。所以,有时候他在夹烟头之前会先用脚把烟头踩一下,再夹进塑料桶里。
“老爷子,您慢点!”走到大车家巷路口时,刚买完菜回来的张女士向曾铭打招呼。张女士住在大车家巷10号院,她原是大车家巷社区的老主任,“只要我早上出来买菜,都能碰到曾大爷,每次都会跟他说这句话。”张女士说,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对社区工作一直很支持,他每天不间断地捡拾烟头,就是这里每一个居民的榜样。
一路上,曾铭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有的烟头我都看不到,就错过去了。”曾铭说,他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太好了。“有时候一些烟头、垃圾用夹子很难夹起来时,路过的年轻人就会帮我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内,我很感谢他们。”
摊点老板赞
每次见老人都要竖起大拇指
走到芦荡巷北口时,曾铭和一位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的老人打着招呼,老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嘴里还说着:“好样的!”这位老人姓费,今年也92岁高龄了,只要是天气晴朗的时候,他都会在芦荡巷北口这里晒太阳。费老先生告诉记者,这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曾铭从这里路过,他右手提着红色塑料桶,左手拿着垃圾夹,时不时地将地上的烟头夹进塑料桶内。费老先生对曾铭的评价只有一个字“好”!
一路上,给曾铭竖大拇指的还不止费老先生一个人。肖女士在大车家巷卖煎饼果子已有10年时间,每天看着曾铭拿着工具从她摊前经过时,她打心眼里佩服。报以微笑,竖起大拇指点赞是肖女士和曾铭打招呼的方式,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自然。“这一年多,只要不是下雨天,都能看到他从我的早点摊前路过。”肖女士说,曾铭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很多年轻人看到他捡烟头,很自觉的把烟头扔进垃圾桶里了。
上午10时许,回到家属院时,曾铭将红色塑料桶里的垃圾倒入了一辆垃圾车内。可是一路走来,那么多的垃圾箱,他并没有选择将这些垃圾倒进路边的垃圾箱里。“倒进垃圾箱里,保洁员还得再清理,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我每次都是把捡拾回来的垃圾直接倒进垃圾车里。”
女儿骄傲
父亲身上有很多闪光点
从2016年年底西安开展“烟头革命”以来,曾铭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他每天能捡到的烟头越来越少了。
“我作为一名党员,理应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那个时候,看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开始上街捡拾烟头,曾铭也坐不住了,他也想加入进去。于是他就去跟大车家巷的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工作人员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发给了他一套工具,一个红色塑料小桶,一个垃圾夹。就这样,曾铭开始了他捡烟头的“工作”。
他将一天分为两个时段,早上9点出去捡一个小时回来,下午1点半再出去到3点多钟回来。这一年多,很少间断过,除非下大雨,或大雪。曾铭说,刚开始捡的时候,烟头很多,不但有烟头还有果皮、纸削,一圈走回来他可以捡100多个烟头,而现在,每天捡几十个,并且逐渐在减少,“地面上的烟头跟过去比少多了,这一点是有非常大的改善。”
92岁的曾铭是一名离休老干部,之前他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曾铭跟记者说,他很喜欢看战争片,每当看到那些战争的场景时都会触景生情,所以他非常珍惜现在的生活。离休快40年的他一生都在奉献,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却不图任何回报。“在锻炼运动的同时,顺手就把这件事情做了,为社会的公益做一点贡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上街跟大家一起捡烟头。”
曾铭的女儿曾越英女士告诉记者,父亲的生活起居很规律,现在出去捡烟头已经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父亲刚开始捡烟头的时候,家人因为担心他的身体,也反对过,父亲也曾因为捡烟头而摔伤过,但这些都没能阻止他捡烟头的决心。在曾越英眼里父亲身上有很多闪光点,而捡烟头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平凡的事。
记者王海鹏 实习生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