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奥委会把每年的6月23日设为奥林匹克日,鼓励全球各国与地区的人民参加体育运动,推广体育运动全民参与的属性。
从1896年希腊奥运会的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已经成功举办了31届。随着比赛项目的增加,奥运场馆也逐渐形成了以主体育场为核心,辅以其他分场馆的模式。
比如,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时,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形成了以鸟巢为开闭幕式的主会场,辅以水立方、国家体育等比赛场馆,同时配备国家会议中心、玲珑塔、奥运新闻中心、北京数字大厦、奥运村等奥运服务设施。此外,也在高校的体育馆进行了不同项目的比赛活动。
奥运会的举办也给城市带来了奥运遗产。既有会徽、吉祥物、奖牌、体育设施和场馆、建筑景观等有形的奥运遗产;也留下了赛事举办经验、体育教育、就业等无形遗产。
奥运比赛场馆为比赛而建,赛后的不少场馆作为举行体育运动、演唱会的场地继续使用。不过,也有经过探索,不走寻常路的改造。
蒙特利尔塔的建设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举办时,在奥运公园内内建成了一处海滨场地、运动中心、可容纳5600人的体育馆,但这还不是公园最吸引人的地方。
继承了法国人浪漫血统的魁北克人,在奥运公园设计上走出了浪漫、标新立异的风格。公园内一座虽迟11年但1987到的斜塔,建设之初就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塔身高达165米,塔内共计12层,倾斜角度多达45度,建成后就成为了世界第一高的斜塔。
蒙特利尔塔相当于50层楼,耗费了11亿美元的斜塔,被当地人戏称为“大O”(Big O,也即Big Owe,意为一笔巨大的欠款)。
当地意在将蒙特利尔塔打造成一处体育运动综合训练场地,满足不同运动的训练需求。实际上,斜塔建成以来的30年间,内部空间始终处于闲置状态,塔顶的观光台是俯瞰城市的最佳观赏点,从1989年开放以来,倒是吸引了不少游客。
直到2018年,蒙特利尔塔的内部空间才迎来真正的高光时刻。
改造:现代化办公室
2018年,蒙特利尔塔完成了从体育设施到办公场所的转变,成为Mouvement Desjardins金融集团线上服务办公室,Desjardins也成为该塔的第一个入驻企业。
Desjardins租用塔内5层的区域,约占总可租借空间的80%,经过Provencher_Roy事务所的改造,满足现代化办公需求。
蒙特利尔塔便捷的交通区位,周边充沛的服务设施是它成为Desjardis办公场所的一大优势。
蒙特利尔塔的改造始于2015年的外墙修整。出于体育运动而建的蒙特利尔塔,采用的是预制混凝土穿孔面板,形成垂直分布的条形窗户,减少了自然光照入室内,降低了对体育运动的干扰。但这恰恰是现代化办公室采光需求的对立面。
为了提高室内自然光照的范围,在尊重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改造采用玻璃幕墙替代混凝土外墙,来增强建筑的通透性,提高了开窗率。
改造后的蒙特利尔塔,大幅提升了自然采光率,办公区域、咖啡厅、餐厅设置在阳光充足的落地窗旁,整体办公环境得到优化。
为了达到办公所需的要求,塔内多有的机械系统也都做了翻修调整工作,内部空间完成全面检修工作,增设办公区的入口大厅、电梯和其他必要设备。“历经三十年的默默无闻,蒙特利尔塔内的壮观结构终于重新再现了。”
为体育而开发的蒙特利尔塔,改造后的室内装修也体现着原有的体育功能属性。入口天花板上的罂粟形状的装饰,呼应了原始体育建筑屋顶的橙色帆布。
室内清新明丽的装修风格,弱化了塔内混凝土结构的硬朗。办公区内颜色多选用来亮洁的白色、清新的绿色和柔和的淡灰色,间或出现明亮的黄色,让整个空间都变得活泼起来。
塔内办公空间的改造,充分考虑了员工交流与协作需求。开放的办公区域、会议室、休息室、餐厅、咖啡厅和多功能室,既满足了办公条件,也把“工作空间”转变为了舒适的“生活空间”。
2018年夏季,蒙特利尔塔内的Desjardins办公场所改造完成,这也意味着蒙特利尔塔这座为体育而建的奥运建筑,终于实现了自身功能的转变,奥运建筑不仅仅是为奥运而建,也是为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而建。
参考文献:
陈晓恬,任磊:《百年奥运场馆构成与总体布局的演变》
徐拥军,王露露,宋扬:《国内外奥运遗产研究评述》
朱小地:《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赛后利用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影响》
Mtt Hickman: Montreal’s iconic Olympic Tower reborn as office complex
What we do: The Montreal Tower, Repurposing a Montreal symbol and the world’s tallest tower to create a modern and dynamic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