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钟卖一箱 台湾人民为何疯狂购买面巾纸?

2018-03-07 19:33

三秒钟卖一箱 台湾人民为何疯狂购买面巾纸?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面纸!面纸!”

  这首《恭喜恭喜》的歌不少读者都很熟悉,可是为什么这歌词会被人改了呢?不过也确实,虽然还没过元宵,但近几天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大家见面不是问新年好,而是,你买到卫生纸了吗?如果说买到了,那真的会被大家恭喜!

  什么?买个卫生纸都这么夸张?难道“洛阳纸贵”的典故要在宝岛上演一遍?就连国外的BBC也特地报道了这件事。究竟事情是如何演变的?记者在现场带大家一探究竟。

  开着奔驰买纸巾

  事情的发生从这样一条消息开始。

  近日台湾多家卖场负责人现身表示,3月中旬,由于纸浆成本上涨将导致商场卫生纸价格抬升10%至30%,平均每箱涨价60元新台币(约人民币13元)。

  消息一出,网上舆论炸开了锅,许多人立马前往超市抢购面巾纸。记者在一家超市发现,面巾纸货架上空空如也,民众们焦急地在旁边等售货员补货,但只要一看到装面巾纸的箱子运送过来了,就立马围上去要取货,甚至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主动替售货员拆纸箱,然后拿上卫生纸就走。

  甚至有人开着上百万的奔驰车加入抢购行列,前后座被两大箱卫生纸塞满,被网友调侃“很会过日子”。

  某家商场的负责人说,这几天卖掉了3个月的存货量,几乎供应商来多少就卖多少。店里负责补货的服务员说,自己一整天都在忙着找供应商要货,运面巾纸到货架,真是很累。

  除了线下采购,线上的面巾纸销售大战也很夸张。台湾的网购平台PChome 24h购物和生活市集网站统计,这3天卫生纸销售量各超过5万箱,等同于500万包卫生纸,上周六则达到3万箱,等于每3秒就会卖出一箱。

  面对卫生纸涨价造成社会恐慌的情形,台当局负责物价的部门派人到各大商场了解纸巾价格和库存,还请纸巾生产厂商和商场负责人喝咖啡,要求杜绝联合涨价行为。目前台当局相关部门保证,到3月中旬前,大商场的面巾纸售价不会变动。

  成本升高压力大

  台湾的面巾纸为什么会涨价?有专家解释,这恐怕和台湾的纸张生产方式有关系。

  中兴大学森林学系特聘教授王升阳表示,因为台湾的环保政策比较严格,所以即便植被覆盖率较高,但也不敢动用岛内的木材生产纸浆。比如早年台糖有不少土地用来种植制纸用的桉树,这些树6年就可以用来做制浆生产。但现在没有人敢砍伐它们,怕被批评破坏生态。

  所以,台湾的纸浆就只能向台湾以外的地方买,主要是植被覆盖率高的东南亚和北美。随着国际木材价格上升,纸浆价格也在上涨,最终这些成本转嫁到了面巾纸的消费者身上。

  台湾造纸业者指出,制造卫生纸所用的漂白短纤(BHK)到港价格年增长超过50%,每吨达820美元到830美元(约5000多元人民币),为近几年的新高。此外包材成本增加25%到35%,船运费用也上涨,过去一年运费增加28%。原材料的涨价已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了。

  民生用品莫小觑

  从经济学角度看,面巾纸涨价的原因并不复杂,同时也有合理性。可是对社会和政治层面来说,这样的涨价却能荡起微妙的涟漪。

  台湾《中国时报》评论说,纸巾和柴米油盐一样,都是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台湾当前经济不景气,薪水冻涨,大家的生活基本是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所以稍有物价涨动就会很敏感。尤其是到选举年,如果执政者的物价管控没有做好,就会被对手攻击,影响选情。

  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陈水扁针对竞争者连战,主打“‘连’米酒都买不到!”的文宣,因为当时连战当行政部门负责人没有控制住米酒的价格,那次选举连战以败选收场。

  米酒代表的不仅是米酒而已,而是等同民众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相同地位的民生保障。

  国民党在2000年吃了米酒的大亏,而在2011年,马英九竞选第二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时,米酒问题又卷土重来。他不敢大意,每至公开场合,都以米酒瓶为道具,告知民众米酒每瓶180元新台币已经降到25元,人人买得起。

  一张小小的卫生纸,如果都处理不好,说不定会成为当年米酒风暴的翻版。而事实上,目前已有民众抱怨或舆论表达当局物价管控不力、对当局行政能力没信心的看法。今年又是一个选举年,效应如何,且听且看。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