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军丧失信心,台湾年轻人不愿入伍服役

2018-03-12 09:41

  不久前,台防务部门负责人冯世宽在“立法院”进行业务报告时称,2020年前,台军将大幅招募兵员,使“志愿役”(军官和士官)的满编率达到90%以上。近年来,为调整兵力结构规模,提升“防卫作战”能力,台湾在兵役制度改革方面相继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调整计划,力求通过改革最终实现“全募兵制”,打造一支“规模适度、质量优异、战斗力强”的“职业化”军队。

  台湾过去很长时间内实行的是“征兵制”,规定所有役龄男性均需服兵役。这种强制性兵役制度与台军近年来主张的精兵政策已不相适应,饱受岛内各界质疑,因此,改革兵役制度逐渐被提上议程。

  从2003年起,台防务部门开始试行“募兵制”,推行以“募兵为主、征兵为辅”的征募兵并行过渡制度,并计划到2008年全面推行“全募兵制”,即年满18岁的成年男性只须参加4个月的军事训练,不再强制服役,军人由军队从有意愿服役的青年中招募。

  但由于兵员潜力、“防务”投入、职业吸引力等多方面原因,台军征募兵额连续数年达不到预期,因此,“全募兵制”只能一推再推。

  蔡英文上台后,明确提出要克服困难,继续推动“全募兵制”,并要求从2018年起,不再征召一年制“义务役”士兵,常备部队全部实现志愿化。但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近几年基层军官缺额较大,少尉、中尉军官编现率仅为54%,其中陆军情况更为严峻,编现率不足五成。而且即便把台军现有的“义务役”士兵全部无条件转为“志愿役”,也无法在2020年完成“志愿役”满编率90%以上的目标,更达不到台防务部门此前提出的“最低防卫需求”。台湾未来甚至还可能出现“无兵可招”的状况,年轻人不愿服役已成为台军面临的重大“困境”。

  台湾年轻人不愿入伍服役的主要原因是对台军早已丧失信心。长期以来,岛内蓝绿争斗不休,“为谁而战”“因何而战”的问题一直困扰台军,一个没有方向、意志涣散的军队,自然对台湾年轻一代没有吸引力。此外,伴随台湾执政党更替,台军内部不断经历“换血”和“清洗”,这也引发了年轻人对从军的恐惧,许多想入伍的年轻人纷纷打了“退堂鼓”。

  台军因军纪松弛导致的丑闻和事故频发也使年轻人参军的意愿大减。近年来,台军先后发生了洪仲丘受虐致死、“阿帕奇”泄密、集体吸毒、“雄风”导弹误射、海军陆战队“虐狗”等事件,显示出台军内部管理松散。这些事件遭到了台湾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使台湾军人形象尽失,给台湾青年一种军队内部很黑暗的观感。一些台军官兵觉得军人不受社会尊重,他们更愿意将当兵看作上班打卡领薪水的工作,或者是学习技能的职业培训机构,原来强调的军人对“国家”忠诚的观念受到很大冲击,自然严重影响了年轻人的参军意愿。

  台湾年轻人不愿入伍服役的另一个原因是工资待遇与期望值有较大差距。台湾社会主要以市场价值来评判兵役制度的优劣,军人福利待遇是能否募到兵员的重要因素。据台湾媒体报道,目前志愿役二等兵(募兵制最低层级)每月可领到3万多元新台币,相比一般大学毕业生来说,薪酬已经高了许多。但台湾一些年轻人认为,虽然参军收入比社会其他工作待遇要高,但考虑部队工作的特殊性,每日需枕戈待旦,工作强度远超普通上班族,工作付出与工资待遇不成正比,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参军热情。

  特别是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不振,财政赤字较为突出,岛内人均收入还徘徊在10年前的水平,台当局只能对很多开支一减再减。早有台学者评估,要实现“全募兵制”,台军需要大幅提升军人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军队内部环境、增加军人职业教育培训等,每年至少需多投入300亿至600亿元新台币,按台军近年来军费每年保持在3000亿左右新台币计算,年增幅需达到10%~20%。台湾综合实力有限,在“防务预算”难以得到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台湾年轻人对从军后的待遇判断趋于悲观,自然会出现招不到兵、留不住人的状况。

  台湾传统“厌兵”思想以及兵源不足也直接导致了台军兵员增补困难。台湾素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传统,一些年轻人更愿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到部队“被人管”。一些家长也不愿让子女从事相对危险、辛苦的军人职业,不惜托关系让孩子逃避兵役,一些考入军校的在读生也想方设法中途离校。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