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校试水虚拟学院

2018-03-18 10:22

台湾大学学生参与创新设计学院的绢印体验课。(资料图片)

台湾大学学生参与创新设计学院的绢印体验课。(资料图片)

  调查并思考如何改善乘客公交候车体验、运用建模软件创作3D模型、通过课程训练了解讲故事的技巧与核心价值……五花八门的课程,让台湾大学生在本专业学习之外有求创新、跨领域、重实践的课程体验。这便是虚拟学院的教育模式。

  前不久,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实践大学等岛内高校纷纷设立或筹备建立创新设计学院、人文创新数位学院等虚拟学院。这些学院的设立目的在于打破原有的院系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多元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跨学科培育复合人才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的保鲜期正在缩短。”台湾政治大学虚拟学院筹备办公室主任李蔡彦说,过去传统学院通常传授学术导向的知识。虚拟学院希望透过让学生思考真实世界的问题,提升学习动机,也让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局限于学生的主修专业。“比如要多提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说,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设虚拟学院,是要培养社会所需的多元人才。许多学生体认到,光拥有专业能力,竞争力仍不足,需要积极培养第二专长,让未来就业出路更广,也更能运用跨领域专长,解决社会问题。

  “创新设计是时代需求,理当运用专业知识及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在台大创新设计学院的成立仪式上,台大副校长、创新设计学院执行长陈良基表示,世界范围内的名校如斯坦福大学等都早已开设创新类的课程,为学生专业提升附加价值。台大曾派教授到斯坦福大学取经,未来将让台大学生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通过视频同步在线上课,一起参与讨论。

  追求创新与数字技术

  不论虚拟学院最终名称是什么,这些学院的核心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设计思考能力。

  比如台大创新设计学院核心课程是设计思考、使用者心理、说故事能力培养、脑力激荡、团队合作技巧等。课程从团队组成、群体合作、创意激发开始,让跨系所的学生有机会从不同领域出发,发掘生活周遭的实际问题,并深入探索问题来源,从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创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虚拟学院对创新的要求也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上。

  以台湾政治大学为例。该校的人文创新数位学院要求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认识程序设计,也要会数据分析与解读;同时也要求信息专业的学生将更多专业知识用于人文议题。李蔡彦说,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让学生学会并善用数字技术解决社会问题,将是未来的教学重点。

  注重操作与解决问题

  “综观人类文化史的发展,木材的使用,早已融入我们生活之中。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过程里,如何让木材不至于褪色,需要‘设计’。”在台大创新设计学院的“木工艺实作课程”开始前,台北科技大学副校长黎文龙说道。

  为了避免创新和思考的空洞化,岛内大学的虚拟学院往往开设有实践类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化设想为现实。台大创新设计学院与台北科技大学合作的木工艺课程就体现了这一理念。

  3D打印、手绘训练、缝纫技巧、音乐设计、影像拍摄……这些操作性强的课程都让学生有了动手的体验,增强了实践能力。

  同时,虚拟学院的课程也十分注重社会性问题的解决。比如台大创新设计学院针对交通议题的专题课程“创新车辆设计”,该课程会邀请台北市政府的相关人员一同讨论改进台北交通的提案;而贴近使用者需求打造“暖科技”的课程,将视角聚焦在身心障碍儿童的玩乐议题,希望通过创新思考及设计,带给身心障碍儿童及其家庭更舒适的游乐、成长、互动环境,也从中体现人文关怀。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