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安三秀山村,一处风铃木园林成片开花,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赏花。(记者黄晓珍摄)
村里一对对去年新婚、添丁的夫妇用扁担箩筐扛着“大龟”出场,为邻里乡亲送上寓意着幸福的“龟粿”。 (通讯员郑伟明摄)
昨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称为“龙抬头”,又名“春耕节”,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昨日,记者在翔安区新圩镇面前埔村看到,不少农民正在忙着翻新耕地。本报退休老编辑卢志明介绍,不少农民会为自家耕牛披红挂彩,在村里巡游,表达对这位“辛勤工作者”的尊敬;城里的人们,不少选择这天前去理发,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祥瑞之物,为了讨吉利、求喜气,“龙抬头”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美其名曰“剃龙头”,意喻从“头”开始,焕然一新。
祈盼好彩头
海沧嵩屿街道石塘村刘山社:“扛大龟”送幸福
二月二,龙抬头。昨日上午,海沧嵩屿街道石塘村刘山社的界福堂里热闹非凡,现场,村里一对对去年新婚、添丁的夫妇身着中式传统服装,用扁担箩筐扛着“大龟”出场,为邻里乡亲送上寓意着幸福的“龟粿”。
据了解,刘山社“扛大龟”的习俗由古时渔民出海捕龟演化而来,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每年农历二月初,刘山社的新婚、添丁家庭都会精心准备好象征着“吉祥幸福”的“龟粿”,将自家的喜悦与邻里分享,共同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这场“寻耕嵩屿·家道酬和”刘山“扛大龟”民俗活动中,除了“扛大龟――近邻情长家道兴”这个精彩环节外,“启航礼――同舟共渡夫妇和”“龙抬头――同舟共济兄弟睦”等精彩节目接二连三,充分展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海沧文史专家廖艺聪说:“这样的活动不仅形式多样,群众参与度广,且在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有提升,值得借鉴。”
理发店:人们扎堆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龙抬头”这天,许多人忙着理发。
“今早8点不到,我就被电话吵醒。”昨日下午4点左右,在莲花凌香里姿然美理发店内,店长谢师傅一边帮顾客理发,一边跟记者“诉苦”。吵醒谢师傅美梦的,是一名在附近上夜班的周先生。白天需要在家补觉,他又怕睡醒后店里人很多,排队等候又误了晚上上班时间,所以一大早叫醒了谢师傅。
“龙抬头恰逢周末,顾客比平时增加了六至七成。”昨天下午4点半,在莲花北路的阿明时尚染烫理发店,前来理发的客人,已把小店门口堵得水泄不通。“从早上9点开店到现在,我一口水都没喝过,更别提吃饭了。不只是老人家,很多年轻人也借着今天理发,一年都有精神头。”理发师小施边理发边说。
期望好收成
村民翻新耕地 边劳动边唱歌鼓劲
一大早,在翔安区新圩镇面前埔村的田埂上,村民郭防已经和其他十几位村民一起,扛起锄头,翻新土地,他们边劳动,边唱歌打擂台,互相鼓劲,好一派热闹景象。
“以前,春耕节来,是为了提醒农民可以开始种植水稻,不然赶不上一年两季的收成。”刚翻完一片耕地,郭防边擦去额头渗出的汗水,边告诉记者,随着农业结构的改变,如今村民种植水稻,则是为了改良土壤结构,为种植蔬菜水果做准备。
他指着一片远处已经耕种好的田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是以种植茄子、辣椒等农作物为主,接下来,会往都市型农业转型,蔬菜和水果一起种植,来此地游玩的市民,也可以和本地菜农一起种植,享受春耕的乐趣。
土豆大丰收 收购商忙碌也快乐
“兄弟们,加油啊,搬完这最后几筐,中午我们加餐吃烤鱼!”在翔安新店镇闽南农夫产品物流中心,林小围正和工人们一起,将刚收购的土豆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