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水源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水资源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8-03-29 21:35

  昨日是第26届“世界水日”,也是第31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对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厦门来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理制度,统筹谋划好水利这篇大文章,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厦门的水利事业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水利部门严守水资源理“红线”,水资源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城市用水更安全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实现通水,莲花水库顺利下闸蓄水,厦门供水水源由“一江两库”变为“两江四库”

  -新建和扩容改造75公里原水输水管道,新建44公里给水主干管,连接重要水源、水厂,构成巨大的“水网”

  水源建设取得历史突破

  水利工程建设成果辉煌,两个新水源每年新增原水供应量相当于近50个湖边水库库容

  站在莲花水库主坝向上游俯瞰,宽阔的水面,轻澜起伏,望不到尽头。主坝内平湖乍出,库容充盈,主坝外,莲花泵站也已全面建成,完成设备安装调试,随时可以从水库调水,打往四林泵站,再接力输送到同安、翔安的水厂。市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水库蓄水量已经达到约1600万立方米。

  2017年厦门的水利工程建设成果辉煌,完成水利投资13.71亿元。25个重点项目,包括新水源工程、水源连通工程、水库除险加固、流域综合治理、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等,均有力有序推进。特别是新水源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长泰枋洋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实现通水,莲花水库也顺利下闸蓄水。这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市在新水源工程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原水供应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确定了厦门供水水源由“一江两库”转变为“两江四库”,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莲花水库每年可向同安区和翔安区供水8776万立方米;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一期项目平均每年可向厦门供应1.2亿立方米优质原水。两个新水源工程每年新增的原水供应量相当于近50个湖边水库的库容。

  水源连通工程也有力有序推进。要通过新建和扩容改造75公里原水输水管道,新建44公里给水主干管,把我市石兜水库、莲花水库、汀溪水库群、西山水厂、翔安水厂等重要水源、水厂连接起来,形成通路,构成一张巨大的“水网”,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互补互济、联合调度、联合保障。这是厦门应对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又一项重要工程性举措。目前莲花泵站至汀溪四林泵站水源连通工程已经完成,莲花水库与汀溪水库群正式打通,东部系统水源实现连通互济。

  率先划定水系生态蓝线

  厦门成为全国首个把水系生态蓝线纳入“多规合一”平台统筹规划、管控的城市

  水库、溪流、输水管渠等水系是城市的“血脉”。在城市空间蓝图上,划定出它们的保护和控制地域界线,是确保“血脉”健康的基础性工作。不久前,厦门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水系生态蓝线的划定,并配套出台了管理办法。

  水系生态蓝线,是指水库、溪流和输水管渠等地表水体的保护和控制地域界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服从水系生态蓝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水系生态蓝线管理和对违反水系生态蓝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还成为全国首个把水系生态蓝线纳入“多规合一”平台统筹规划、管控的城市。市水利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水系生态蓝线纳入“多规合一”平台并进行规划管理,在城市空间蓝图确定了水系生态管控边界,形成了底线控制的水系规划管理体系。“在水系生态蓝线管理范围内,任何开发建设项目只要可能对水生态造成破坏,在策划生成阶段就会被及时发现,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促、落实调整”,工作人员说。

  全面推行升级版河长制

  六区相继设立河长办,涉河19个镇(街)都制定了全面推进河长制实施方案

  “河长制,河长治”。去年3月,我市出台《厦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这是厦门“河长制”的升级版。它提出了河流保护管理“全域化”概念,还要实现组织体系的全覆盖,做到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