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城市义工 厦门的另一道风景

2018-04-04 09:02

 思明城市义工 厦门的另一道风景

  义工们开展宣传和志愿服务。(资料图)

 思明城市义工 厦门的另一道风景

小义工们进行“垃圾不落地、垃圾要分类”志愿服务。 (资料图)

东南网4月3日(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2012年,思明区政府发起“感恩生活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公益项目。自此,城市义工组织蓬勃发展,目前注册志愿者已经达到8000多名。他们不只是付出了爱心和汗水,更付出了不少智慧和专业知识——在化解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孩子总要长大,现在的思明城市义工已经走出了一条“自我组织化构建”的路子,每周的活动主题,义工星级评定标准,都由义工们探讨得出并执行。究竟城市义工在5年里经历了怎样的淬炼?这支成长中的队伍如何让爱心自然延续,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近日,记者走进思明区城市义工,试图梳理其成长脉络,或许能给志愿服务事业带来一些思考。

无门槛,雷锋精神人人可学

伸出手,用自己的专业帮别人一把,这是曹云平当初加入思明区城市义工的初衷。

“之前在报纸上就看到会长王忠武的事迹,我的内心受到触动。其实城市义工做的事都很简单,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能让别人收到温暖,这样的事我也可以做。”曹云平说。

正是这样的心灵颤抖,让曹云平加入城市义工队伍后,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帮助了许多人。不久前,一名自闭症孩子在义工会议现场,被一旁突然爆炸的气球惊吓到,当场抽搐,曹云平第一时间冲上前抱住孩子,不断在其耳边重复“你是安全的”,并鼓励孩子说出害怕,释放压力。最终,孩子得到缓解,还用手碰了碰气球。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思明区城市义工的创办宗旨。2012年6月,思明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等单位联合发起“感恩生活爱心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搭建起开放性的爱心平台,每周定期通过报纸、区政府网、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网站、广播、微博、QQ群等媒介发布活动信息,完全由爱心市民自愿报名。

职业不同,名字却相同。“城市义工们”多发挥各自所长,帮助身边人——70岁老党员蓝永生常驻轮渡服务点为外来游客指路,被称为移动的“114”;义工杨冬梅的特长是心理咨询,社区里的居民有啥不开心都找她说;义工蔡普南经营“开心农场”,经常组织小朋友户外活动。

逐渐地,城市义工形成了包括组织与个人联动的社会参与模式。不仅经常性面向社区居民征集“金点子”,提升社区居民自组织能力,还联手“民生110”承接部分社会服务项目,拓展外延增强民生服务功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帮扶。同时,与法院、环保、交通等部门合作,推动公共部门志愿服务,引导公民参与社会事务。

从繁星点点到阳光璀璨,据不完全统计,思明城市义工队现有在册义工8000名,组建了7支专业服务队,设立35个待岗志愿服务点及18个固定志愿服务点,开展活动300多期,服务工时累计超9万小时,塑造出“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中国好人”王忠武,“全国最美家庭”许志仁家庭,“中国好人”蓝永生等品牌人物。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