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把投资环境变成最大吸引力

2018-04-21 10:46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海沧园区,一条两公里长的空中输油管道从南面码头一直延伸到台湾佳格葵花籽油项目的厂区。这条从项目落地便开始配套设计规划的输油管道,已进入安全验收评价阶段,预计今年第三季度投用,届时可以为企业每年节约超百万元的物流成本。

2015年,得益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政策,台湾佳格葵花籽油项目落地,成为厦门自贸片区首个由台企独资的食用油脂加工项目。配合项目的落地,海沧区政府专门为企业修建一条从货运码头直通工厂的输油管道。

“借助这个输油管道,毛油从码头进入厂区不再需要经过汽车二次转运,既节约运输成本,也缩短运输时间,保障了油的品质。”佳格食品(厦门)有限公司葵花籽油生产项目负责人陈理邦说。

在陈理邦看来,负面清单让企业走进了厦门自贸片区,而高效、细致的服务则让企业真正扎根。总投资1.5亿美元的葵花籽油项目,从签约到落地投产,仅一年多时间。这个过程中,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和海沧区政府不仅是“指路人”,也是“带路人”,从协调加快管道施工、公共输油管廊建设、厂区周边道路配套,到工程验收、政府联合审批辅导等,都手把手辅导企业。2017年,佳格葵花籽油项目实现产值超5亿元,预计5年内营业值达30亿元。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早就成为厦门自贸片区的努力目标。自2015年挂牌成立以来,厦门自贸片区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不断增强自身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

不久前,厦门市政府颁布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提出60条惠台具体举措,这其中有多条涉及厦门自贸片区。接下来,厦门自贸片区将在两岸航运物流、厦金经贸、两岸检验检疫等七个方面加强合作,包括做大对台海运快件业务、打造大陆货物经台湾中转的集散中心、进一步放开台资企业准入限制等。

作为厦门制度创新的典型,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相继推出1.0、2.0版本,上线68项应用系统,大幅提高通关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通过平台系统集成,厦门成为继上海后第二个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实现出口退税的城市,2017年有221家企业通过平台申报出口退税1.93亿元。

三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成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和管理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集监管、执法、服务为一体的知识产权系统保护体系,目前,正参照中国欧盟商会“透明、效率、合作、威慑、公平”的标准,探索建设知识产权友好自贸区,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以公平竞争促进自贸区进一步改革开放。

营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厦门的城市竞争力。厦门自贸片区不仅完善法治保障新机制,也积极构建政府现代化治理新模式。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围绕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明确3个环节、10个领域、51项工作任务,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探索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一条改革路径、一系列便民高效举措、一套评估考核体系,以自贸改革创新大力提升厦门营商环境。经第三方评估,厦门营商环境排名从2014年厦门片区挂牌前的全球第61位提升至当前第40位;片区内企业对自贸试验区创新政策好评率达96.9%。

数据显示,三年间,厦门自贸片区累计实施234项试验任务,集成推出343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49项。挂牌起至2018年3月,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3.49万家,注册资本近5559.58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059家,注册资本987.26亿元(含台资企业1113家、注册资本189.0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30.03亿元。截至目前,片区实有企业41279家,注册资本6741.4亿元,位居全省三个片区首位。(廖丽萍 通讯员 许建民)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