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小”师傅 逐梦大工匠
——记全国自强模范、蔚县马成剪纸厂工人何宝立
近日,何宝立在蔚县马成剪纸厂进行有关冬奥题材的剪纸创作。 通讯员侯晓燕摄
[奋斗者说]
残疾人同样能成为发光的金子
“作为一名残疾人,我们的身体无法选择,但面对命运的态度却可以选择。虽然生活历经磨难,可是只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再大的坎儿也能跨过去,残疾人同样能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
——何宝立
何宝立身高只有1.3米。
但“袖珍”身体里却有着巨大的能量。
他能吃苦,剪纸用的刻刀以钢丝打制,每天要咬牙抡起几斤重的铁锤砸钢丝,学剪纸,剪好一条胡须苦练几十遍。他能坚持,同期学徒里,他是唯一一个留下来的。他能钻研,20多种刻刀的特点能一股脑儿“倒”出来……
“只要肯努力,残疾人一样能成为手艺精湛的大工匠。”全国自强模范、蔚县马成剪纸厂工人何宝立说。
“不管喜欢不喜欢,总得先找个饭碗”
不久前,记者在石家庄见到了前来参加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的何宝立。
一见面,他快步迎过来,礼貌地和记者握手致意,“不好意思啊,我这手上净是老茧。”
何宝立摊开手给记者看,他的手比同龄人小不少,指头上除了粗厚的老茧,还有几条明显的疤痕。
“都是练剪纸落下的。”何宝立轻描淡写地说。
1984年,何宝立出生在蔚县北口村一户农民家庭。他从小就是个聪明孩子,上小学时,最好的一次考过班上第三名,平时也保持在前十名。可是小学毕业后,何宝立辍学了。
因为他得了一种“怪病”。
“我原来是同龄人里个头中等偏上的。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长个了。”起初家里人以为何宝立只是发育慢,直到四年级时,察觉到异常的家人带他去了医院。他被确诊为“永久矮人”,4级肢体残疾人。
从那时起,“小矮人”是他经常听到的嘲讽,还有一些淘气的孩子总欺负他。这些伤害至今仍留在何宝立的记忆里,“碰一下会疼”。但他同时也记得,教他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同班的同学会保护他,为他“出头”,这让一颗幼小的心灵感到无比珍贵的温暖。
转眼到了小学升初中时,因为学校离得远要住校,何宝立犯难了。“那会儿同龄的孩子都比我高了一头多,听说住校还要跟更高年级的一起住,我心里挺害怕的。”除了恐惧,懂事的何宝立知道家里经济困难,父母给哥哥张罗婚事已经捉襟见肘,他决定不再给家里增加负担了。
“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说到辍学,何宝立眼神中充满失落,“好长一段时间,我天天晚上梦见背着书包去学校。”
学剪纸,并不是何宝立最初的“理想”。脑筋活泛的他想过出去打工,或者学手机维修技术,但父母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不放心他独自外出闯荡。
随着年龄渐长,何宝立想出去“闯一闯”的念头更强烈了。他说:“不管喜欢不喜欢,总得先找个饭碗。父母能养我一天两天,不能养我一辈子,最后还得靠自己立足。”
2004年,听同学说蔚县有个剪纸厂招学徒,何宝立背上铺盖卷、揣着100元学费义无反顾出发了。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精进自己的手艺”
抡锤砸钢丝,是学徒何宝立遇到的第一道难题。
“我们蔚县剪纸,虽然叫剪纸,但其实是用刻刀刻的,当学徒第一步就是自己制作刻刀。”何宝立给记者比划着,要先用铁锤把钢丝砸扁,再进行开刃、打磨、淬火。
几斤重的铁锤,正常人抡起来也不轻松,何宝立要使足全身的力气才抡得动。一天下来,从胳膊到肩膀再到后背,又酸又疼。
不到10天,有人扛不下去离开了,接着又走了三个、五个……
何宝立不是没想过放弃,“做刻刀还不是最难的事儿。最初我们练剪纸,不能用柔软的宣纸,只能在废旧报纸上练,标准动作是胳膊肘撑在桌子上,手腕手掌要悬空,用四根手指头捏住刻刀。我的胳膊短又没劲儿,握不了多久,手就累得发抖了。”
“那是什么力量支撑你坚持下来的?”
“别人越觉得你不行,你越得证明自己不是‘废物’。”何宝立坚定地说。
正中间一个“喜”字,两边一边一个麦穗。那是何宝立完成的第一幅剪纸作品,师傅评价:“赶上一般人练了一个月的‘功力’了。”
何宝立悟性好,肯用功,剪纸技艺突飞猛进。学了整整一年后,他出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