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江海治理 以协作通“经脉”

2019-07-21 16:26

九龙江漳州市区段呈现碧水蓝天。

九龙江漳州市区段呈现碧水蓝天。

  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海,拥有的不仅是资源,还可能有污染;跨越市界的江海治理,检验的不仅是魄力,更是智慧。近年来,厦门、漳州、龙岩三地携手合作,逐步加强对江海湖泊的污染治理。

  探索跨界治污,有哪些突破?一泓清水,呼唤怎样的联动机制?记者行走厦漳龙交界处,看到了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另一个侧面。

  上下联动,破解区域藩篱

  九龙江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龙岩、漳州、厦门三地的13个县(市、区),流域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是哺育闽西南人民的母亲河。厦漳跨海大桥下,正是九龙江与厦门湾海域交界处。奔腾不息的九龙江从北溪、西溪、南溪汇集到这里,蜿蜒流入大海。

  3月31日,记者徒步来到这里。江水清澈如碧玉,江面上偶尔漂浮着几株小草。6个海漂垃圾实时监控点默默“注视”入海口,夜以继日地收集、汇总、分析海漂垃圾的统计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龙海市港尾镇与厦门湾隔海相望。港尾镇的河道义务监督员江毅智回忆,早些年由于沿岸居民缺乏环保意识,九龙江及厦金海域常有一些漂浮物。为此,两地百姓也曾互相责怪。

  直至6年前,厦门、漳州、龙岩三设区市人大常委会分别通过《厦门、漳州、龙岩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共同决定》,三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治水行动。漳州市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占国兵介绍,上中下游三座城市坚守“九龙一条江,上下一盘棋”思想,齐心协力共管、共建、共享,共同推进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明进步。

  其中,龙岩市采取根治养殖业污染、整顿工业污染、整治污水处理、修复生态等四项有力举措。漳州市在实施九龙江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基础上,将沿江商品林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做好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和树种结构调整,以形成良好的水源涵养林带。厦门市则为上中游整治提供资金、技术保障。

  “如果再不携手合作,三地都无法突破治水天花板。”占国兵说,此后,三地的治水对象不再局限于各自境内的水域,尝试打破区域藩篱,完善生态环境部门的联合巡查、联合检测、联合治理“三联合”联动监督制度,联合清查排污行为。

  “以前总有村民喜欢图方便,就为了少走几步路,直接往河道里倒垃圾。”江毅智说,自从有了联动监督制度,有人巡查,有人劝导,村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有了很大提升。

  “水是流动的,污染物是漂动的,江海不能分段治。开展联防联治以来,交界水域的漂浮物基本消灭了。九龙江入海口早期曾出现劣Ⅴ类水,从2018年开始,九龙江水质全年达到Ⅲ类。”在占国兵看来,如今清澈的江海,得益于上中下游携手共治。治水一体化的有益尝试也为更大范围的闽西南协同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科研领头,开出“体检报告单”

  漳州市地处九龙江中段,在母亲河保卫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除了联动监督,如何才能深度治理江海?

  2017年,漳州市出台《九龙江—厦门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方案(2017—2020)》。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受委托,对九龙江—厦门湾的污染物进行调查、研究、溯源,开出“体检报告单”。

  以问题为导向,漳州列出流域主要问题清单,全力以赴推进河道清障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流域综合治理和江河、海漂垃圾集中整治。

  “用科研方式调研,再用行政方法落地实施。”占国兵说,与此同时,厦漳两地联手在北溪引水口建立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对北溪饮水龙海段6.38公里明渠段饮用水源保护和长泰龙津溪、马洋溪水质情况开展月巡查,并及时向龙海市和长泰县生态环境局反馈巡查情况。

  调研显示,龙海市双第华侨农场九九坑溪段河床裸露、河道狭窄,水体流动性差,水质为劣Ⅴ类。“这条河恐怕有30年没清淤了。经过测量,河底淤泥的平均厚度达到1米。河床抬高了,导致河道防洪断面过小,无法满足上游来水及片区雨季径流的行洪需求。”双第华侨农场场长黄茂存介绍,为改变状况,他们规划建设了长10公里的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其中,河床清淤障碍0.96万平方米,生态堤防护岸4.38公里,新建截污工程一体化设施7套。项目建成后,九九坑溪段的水质已提升为Ⅲ类。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