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虚拟电厂”标准获国际认可 何谓“虚拟电厂”?

2018-09-26 18:38

填补全球空白!我国“虚拟电厂”标准获国际认可。

来自北京“能源转型”高端论坛暨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消息,由国家电网主导发起的两项“虚拟电厂”标准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批准立项,成为全球该领域首批国际标准。

“每次重大能源转型都以技术进步为先导。”IEC副主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标准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而“虚拟电厂”相关标准建设,对于以清洁低碳为方向的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我国“虚拟电厂”标准获国际认可 何谓“虚拟电厂”?

国网“虚拟电厂”标准获国际认可

9月21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办、冀北电力公司承办、多位工程院院士出席的“能源转型”高端论坛暨国际标准创新基地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电网宣布,其两项“虚拟电厂”标准获得IEC批准立项。

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1906年在伦敦成立,是世界上成立最早、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多世纪以来,IEC在电工领域累计发布国际标准7713项,为促进电力及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由于虚拟电厂应用前景广泛,全球都在抢占先机,争取战略主动,标准制定成为主导国际话语权的必争之地。2017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冀北电力公司和中国电科院专家团队,代表中国向IEC提交了“虚拟电厂”《用例》和《架构与功能要求》提案,经过激烈竞争,于2018年3月获批正式立项。这意味着IEC在“虚拟电厂”领域确立的首批国际标准花落中国。

何谓“虚拟电厂”?出席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解释说,“虚拟电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厂,其相当于一个电力“智能管家”。其站在电网角度,在光伏发电、风电等分布式能源出现间歇性时,通过储能装置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稳定、可控的“大电厂”,便于处理与大电网之间的各种关系。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电气工程博士、森德里克公司全球技术与产品部副总裁王兴接受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虚拟电厂是一个看不见的电厂,是一个分散的能源聚合体。在这个聚合体中,电力用户是消费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比如一个拥有电动汽车的用户,晚上电力相对富余、电价也较低时给汽车充电,白天电力相对紧张、电价也较高时可以卖到电网。在这样一个聚合体内,发电和用电通过自我调节保持平衡。

“简单来说,虚拟电厂就是互联网+智慧能源环境下,以用户为中心,以商业化市场为平台的‘源网荷’聚合管理模式。”冀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宣文说,虚拟电厂在分布式电源、北方清洁供暖、用户侧需求响应、电动汽车等方面都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虚拟电厂可以“串联”起分布式光伏、储能设备、蓄热锅炉和可控负荷,实现冷、热、电整体能源供应效益最大化。在繁华的城市楼宇群,虚拟电厂可以实时监测中央空调、电动汽车等柔性可控负荷,环境参数以及分布式能源出力,围绕用户和系统需求,自动调节并优化响应质量,减少电源和电网建设的投资,在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实现用户和系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双赢。

IEC副主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表示,分布式能源使得并网主体既是发电方、又是用电方,电网运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显着增加。“虚拟电厂”实质上是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升级,将为破解清洁能源消纳和绿色能源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对中国能源清洁转型意义重大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破解清洁能源消纳和绿色能源转型的一种解决方案,“虚拟电厂”两项国际标准花落中国,这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充分认可,对中国乃至全球能源清洁转型意义重大。

舒印彪在主旨演讲中对能源转型做出三个基本判断。一是清洁低碳是能源转型的基本方向。在持续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提高能效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二是再电气化是能源转型的根本路径。从生产环节来看,体现为电能越来越多的由非化石能源转换而来,最终将主要来自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从终端消费环节来看,体现为电能的利用范围前所未有的拓展,交通运输等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市场出现明显的电能替代趋势,电力将成为支撑现代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的主要能源品种。未来的美好社会,必将是高度电气化的社会。三是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是能源转型的基础保障。新一代电力系统,将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的新型电力系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