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公布的《202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显示,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一,数值为1.1,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4的一半。如果这一趋势不变,不可避免的是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韩国或于2024年迈入超高龄社会
4月19日,韩国媒体官方数据报道,韩国有望在2024年迈入“超高龄社会”,即65岁及以上老人在全国总人口所占比例不低于20%。日本、意大利、德国、瑞典和法国已进入超高龄社会。过去10年间,韩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低迷,总人口增长极其缓慢;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2019年中国出生率创新低
据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出生率的最低值。有舆论认为,出生率的降低和年轻人的“恐育心理”有关。
上海户籍老年人口比例超35%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从2000年开始,上海就已成为深度老龄化的城市,过去5年间,上海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每年还在以19.66万人的数量增加。目前,上海户籍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计2729人,其中男性678人、女性2051人。据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统计局日前发布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该比例较2018年年末的34.4%提高0.8个百分点。目前,上海户籍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计2729人,其中男性678人、女性2051人。
2022年左右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
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报告称,若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亿老年人。中国应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省级统筹,提高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并尽快完善退休制度。
中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现状及发展趋势
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8亿,占比例为百分之17.5
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百分之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百分之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百分之15。而2025年中国经济仅仅是2014年智利,波兰的水平,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百分之16.2。
2035年,联合国预计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超美国,
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百分之30,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百分之22,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4.34亿,比例达到百分之31,65岁以上老人比例会达到四分之一,达到日本的水平。而那时候日本60岁以上的老人会占全国一半。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养老产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一、我国养老产业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总量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4)养老服务相对滞后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 ,社会化专业水平不高。总体上与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养老产业问题
(1)社会普及率差
养老产业其实一直是一个不同时期的生命话题,但是生命缺乏的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体系,包括意识准备、资源共享准备、需求设计和预测准备,建立庞大的全球化养老产业数据库是全球养老产业基金公司和旗下的研究中心在未来10年将完成的重大课题和工作。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
(4)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要将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从社区居家养老提升到需求养老。
三、2020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