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截至北京时间9月4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643余万例,累计死亡病例87余万例,90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万例。最新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荟萃研究也证实,多种类型的类固醇可以提高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存率,使廉价药物成为一种标准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在那些需要额外氧气的重症患者中,与安慰剂治疗或常规护理组相比,类固醇组在第一个月将死亡风险降低了约三分之一。
2021年底前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
周一,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截至昨日,已有172个国家加入到全球新冠疫苗供应计划。
全球新冠疫苗供应计划在2021年底前交付20亿剂疫苗,并保证为所有参与该计划的国家提供足以保护至少20%的本国人口的疫苗量,无论参与国是否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
8月初,160个国家已经承诺加入全球新冠疫苗供应计划。
根据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病毒活疫苗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接种1剂不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它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是体液免疫,很少甚至不引起细胞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时间而下降,因此,一些灭活疫苗需定期加强接种。灭活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它在体内不能复制,可以用于免疫缺陷者。
我国的疫苗行业从建国开始实施免疫规划,从50年代普种牛痘苗开始,中国免疫规划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1949-1977年,建国初期,我国主要进行基础的免疫预防;到1986年,我国开始计划免疫阶段,加强计划免疫和普及儿童免疫;2007年以后,我国开始免疫规划,扩大规模加强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甲型H1N1流感等。这些疾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恐慌。这些新出现的传染病,目前尚未有治疗的特效药,疫苗仍是主要的控制和预防手段。
新型疫苗技术迎来爆发期,重磅品种上市可期。全球重磅疫苗的上市推动我国疫苗向新型疫苗的升级,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随着国外重磅品种和国内重磅仿制品种和少数创新品种的上市,我国疫苗行业有望打破“停滞不前”的局面。近年来全球疫苗市场持续增长,但同时疫苗低频消费(多数接种者接种过一个流程便不会再接种)的特点导致了同类型产品间竞争激烈。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疫苗行业的“微创新”十分迅速,疫苗单品能够在上市后短时间成为“爆款”的同时,也面临着容易被新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技术更新包括针对亚型的扩充、年龄层和使用人群拓宽、更强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联合疫苗等。因此从单个产品维度看,疫苗生命周期有限。
想要了解更多灭活疫苗行业详细分析,请关注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病毒活疫苗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