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昨天的话题说点往事。甲午战争惨败后,大清朝廷总算开始觉得日本的思路对头,要和洋人多学点实质的东西,不能光在表面下功夫,于是让袁世凯在天津的小站招募训练一支新式部队,搞搞军队全面西化的试点工作。和李鸿章一样,老袁也是当时中国官场上最有眼光和胆略的聪明人,在天津干得很好,尤其是下大力气整治了中国军队的一些传统毛病。他按西方军队的标准,为新军制定出各种新制度,管理上细致严格,训练上科学努力。新军招兵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体能必须很好,没有任何犯罪记录,抽大烟、骚扰百姓和不认真训练的一律滚蛋,弄虚作假或知情不报的官员挨处分。各级军官必须接受全面的西方军事教育和训练,袁世凯自己也不例外。为此,他花大钱请来一批洋教官在军中办了专门的培训班。当时,几乎每支大清军队都在克扣军饷,朝廷根本管不了。老袁制定了严密高效的发饷制度,他的部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士兵感恩戴德,上下纪律严明,连洋人都挑大拇指。
老袁干得这么好,可上任不到半年,告他的各种举报材料在北京积了一大堆。最后,御使胡景桂的弹劾奏章终于让中央调查组来天津调研了。姓胡的有高层人物和大批官员撑腰,给袁世凯定了好几条罪状,里面居然有克扣军饷和骚扰百姓,当然也少不了指责他大搞西化,说老袁让军队穿洋人制服、制度全抄洋人的,有违天朝体制。朝廷里很多官员纷纷要求罢免袁世凯,有攻击他人品不好的,有拿祖宗家法说事的,甚至有告他里通外国的。好在袁世凯的后台硬,朝廷还有一些明白人给他说好话,慈禧太后也不算太糊涂,结果给了一些口头训诫拉倒。
甲午惨败后,大清已经半死不活,要救很难。可即使这样,聪明人干点实事还是如此困难。当时的袁世凯并不想改变天朝的根本制度,只是打算切实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真正学一些有用的好东西。可大清官场就是见不得这样会折腾的人,你来一点新鲜花样就不行,整你的手段和借口有的是,卑鄙无耻的程度没个底线。当时就有人说,想做好官就别想着干事,不出错也不得罪人,混日子往上升,太平安稳到公卿。后人指责袁世凯人品不好,比如搞洋务捞钱去贿赂上层,钻营巴结高官。这没办法!在中国,他这种干实事的聪明人要是没有大的保护伞,早被拿下了。多少和他一样能干的家伙还没出头就被废了,只是所谓的“做人”不行。李鸿章和老袁这类幸运儿不得不把大量精力用来对付那些不好伺候的领导和整天不干实事的废物,也做了不少违心的事!有人和我说过,日本明治维新的牛人们在中国就好了。说实话,那些有个性和自尊的大聪明在天朝混不上来,即使能把自己变成奴才,再加上运气好爬上来,又能比李鸿章和袁世凯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