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吟唱

2018-05-06 18:16

  一年前,我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用来纪念那段历史。一年间,我虽然经历了许许多多,但对那段历史的感情有增无减,只是变得更为理性。我看 过很多用《秦风》写下各种各样的中学生佳章,可没有一篇文章涉及此诗生长的地点,产生的时间,究竟是人们知之甚少,还是不能抛下某些成见?所以,再度将它 发了出来。 ——前言

  序

  故事从这里开始:一个战火纷飞、却朝气蓬勃的大争之世;一片处于西北边陲的蛮荒之地;一个内部经历了四代乱政,对外连年苦战,濒临灭亡的穷邦弱国。

  一

   少梁邑上,两个国度间的殊死对决,最终各有胜负,相继班师。归来后,一方蓄势待发,准备来年再战,直至灭亡他国;一方正逢权力交接之时,为了保存实力, 不得不割地求和。但是弱小的一方,新任的国君却有恢复祖先霸业、问鼎中原的理想。第二年,他站在城头,向外诚心求贤,并称如有人能帮助他实现愿望,便加官 进爵,甚至与之分享自己的国家。此令一出,强国们不屑一顾:这个国家的民众生性彪悍,善武好斗,不愿识文断字,现在又正值国弱民穷,饱受列国轻视之机,这 种地方,能吸引来那群文质彬彬、心高气傲的士子吗?

  城墙上,古老的渭水河岸传来一阵歌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时,在人们不知道的地方,一位士子正在收拾行李:他自恃怀揣强国之道,却一直找不到才华得以施展的国家,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君主,只得默默隐藏自己。听到远方的呼唤以后,怀才不遇的他策马飞舆,面见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国君。

   连续两次,那位士子年轻气盛、夸夸其谈,个中内容,都只是泛泛空谈,国君不厌其烦,却洗耳恭听。许多人不明其理,其实他是在试探面前的人是否适合自己, 若不合适,身家性命只是小事,理想不能实现才是最大的痛苦。直到第三次,他才肯显露自己的真才实学,国君立即对他刮目相待。

  不久后,他被任命为执政大臣,他终于可以放手绽放才华与光荣。而那位国君,他自己甘居幕后,给予他最大的帮助与支持。

  宫中,传出一段古乐: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