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楚啊,索米说的是气象学的“节气”,而不是革命烈士的“气节”,莫误以为索米要“大义凛然”。
今天进伏,网络上到处在转发,今年中伏20天,或者说要闰中伏10天,还说今年要比往年多热10天。细一想,不对呀,难道太阳的运行轨道变慢了?或者发生了跳动?索米說:放心吧,没有,真的没有!该怎么热还怎么热!
那怎么回事?
问题出在阳历和阴历两种历法的差异。阳历以太阳与地球的运行关系为准,而阴历描述月亮与地球的运行关系,两者有巨大的差异。真正影响地球气象的是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农民伯伯为了种好庄稼,要看天。古代的农民伯伯用阴历,又叫农历。但农历反映不了地日关系,他们就修修补补往太阳上靠,发明了“闰”这个玩意,搞的人昏头涨脑,没有文化都不好意思开口,直到熬成有经验的“老农”。
好在先人琢磨出了“节气”,这就好用多了。许多人误以为“节气”是农历的称呼。其实不然,“节气”描述的就是地日运行关系,不信你回忆一下,每年的清明节都在阳历4月5日(偶尔也闰一天,不解释了,年龄大于4岁的人回忆一下2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