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护理成刚需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5700万人

2019-11-30 12:47

老人护理成刚需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5700万人

天津市武清区养老院保健站的医护人员,为85岁老人刘木兰梳头保健。李世琦摄

“阿姨,再张下嘴。好了,再漱下口……”在浙江省嘉兴市亲亲家园老年颐养中心,护理员小顾正在为98岁的老人姚静芳做口腔清洁,动作利落娴熟。放在老人床头的一张护理服务计划执行单显示,老人每天都会享受口腔清洁、头面部清洁梳理、手足部清洁等27项专业照护。

姚静芳享受的是当地试行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是在老年人出现重度失能时提供护理保障或者经济补偿的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最早于2012年在山东省青岛市探索,2016年在全国15个城市试点,还有近50个城市陆续自愿试点,为失能老人提供护理保险服务。

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5700万人,目前已有18.45万人受益。

老人护理成为刚需

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为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母亲不仅年事已高,还有严重的关节炎,大部分时间都得卧床。以前是我们24小时照顾,可是我已经70多了。”在嘉兴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之前,姚静芳的女儿一直是照顾她的主力,但是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着实力不从心。

因为脑梗失能瘫痪在床11年,83岁的嘉兴市老人金静成全靠70多岁的老伴照顾。身形矮小的老伴每天要为身高180厘米、体重150斤左右的丈夫翻身、擦洗、喂饭、清洁,越来越吃力。说起照顾丈夫的日子,她满是无奈:“我也想让他到轮椅上坐坐,可我真的弄不动。”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照护。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给很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0岁,而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老年人平均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患病人数接近1.9亿,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

对老年人来说,养老离不开疾病治疗、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三项基本服务。相对来说,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这两项是短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平均为13%,75岁至80岁老人中每5人就有1人需要长期护理,80岁至90岁老人每2人中就有1人有护理需求,90岁以上老人基本上都需要长期护理。

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在江西上饶、四川成都等15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

家庭负担大幅减轻

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有助于失能半失能人员陪护亲属重返劳动力市场

在嘉兴,长护险每人每年缴纳120元,其中个人缴纳30元,其余为财政和医保基金支出。经过长护险资格评定,在家享受基金支付最高每年14400元的专业上门护理服务。如果老人选择去养老或残疾托养机构,则能享受到基金支付最高每年25200元的护理服务。

“母亲退休工资2000多元,再加上长护险核减将近2000元,我们子女不用再出什么钱,就能让她在养老院接受照顾,长护险减轻了我们家的负担。”姚静芳的女儿说。她现在每天到养老院看母亲,既能陪伴母亲,又不再为护理发愁。

提起长期护理保险,金静成的老伴说:“专业护理让老伴生活质量更高了。自从有了上门照护,老伴说话声音变大了,脸上笑容也变多了。”

嘉兴市医保局副局长王保国介绍,当地长护险中的护理服务是强制性项目,目的在于让失能老人真正享受到专业照护,同时引导培育护理市场。没有实施长护险之前,嘉兴没有一位能上门服务的养老护理员,现在有160多位了。

长护险不仅覆盖老年人群,还能为其他年龄段的失能人群兜底。在上饶,37岁的小周脑部以下全部瘫痪,无法说话,连吃饭都需要人用小勺送到口腔深部。小周母亲护理10多年,实在不堪重负,于是将他送到当地的护理机构。但是,每年不菲的照护费用让小周父母感到吃力。小周被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之后,家人每年为其缴纳40元的长护险金,就能享受每月1080元的护理补贴。

长护险不仅缓解了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医保基金。上饶市长护办主任蒋勇分析,对比全市764例享受长护险待遇满一年人群,其住院次数由年人均1.284次下降到0.8115次,下降36.8%;人均年医保基金支出由1.06万元下降到0.63万元,下降40%。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