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厦大百年:对台交流研究创诸多“第一”

2021-03-26 11:10

  中新社厦门3月18日电 (记者 杨伏山)“作为大陆第一家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机构,厦门大学(简称“厦大”)台湾研究院如今已发展成为大陆台湾研究的南方重镇和海内外知名的重要涉台智库。”厦大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2004年成立的厦大台湾研究院,是大陆成立的第一个台湾研究院,前身为设立于1980年7月的厦大台湾研究所。历经40余年风雨洗礼,它逐渐成长为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各领域的综合性对台研究机构。

  张文生说,当年厦大台湾研究所的成立,是大陆对台研究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之一,标志着新时期大陆对台研究迈出了实质性第一步;厦大台湾研究院每年出版10多本专著和100多篇论文,无论是涉台研究水平还是对台交流成果,均居于大陆前列,“厦大台湾研究学科最全,设有6个研究所,在大陆高校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时间追溯到1979年1月1日,大陆《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揭开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设立专门台湾研究学术机构,成为大陆对台工作当务之急。

  张文生认为,大陆有关部门选择在厦大设立台湾研究所,或许因素很多,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因为厦大相比其它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台湾在历史上有着更深厚的渊源,在对台研究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长期积累的基础。

  纵观近百年发展历程,厦大在大陆对台教育文化交流与台湾研究上,将诸多“第一”收入囊中。

  早在1929年和1935年,厦大首届学子、人类学家林惠祥两次赴台采集文物,带回文物标本一百余件,并写成《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一书。

  1945年,光复后的台湾与厦大开启往来,厦大是最早招收台籍学生的高校之一。1946年至1949年间,厦大招收台湾学生近百名;而1941级到1946级厦大赴台毕业生达300多人,成为光复重建台湾的骨干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厦大台湾研究所第一代骨干们全身心投入到台湾研究事业中,整理出版《台湾资料丛刊》等多部档案资料汇编,为大陆台湾史研究提供宝贵史料依据。特别是,1982年8月出版的陈碧笙所著《台湾地方史》,作为厦大台湾研究所出品的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影响的专著,成为大陆台湾史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1981年,厦大台湾研究所招收第一批4位硕士研究生,这是大陆最早一批专门研究台湾的研究生队伍。

  1987年1月,厦大台湾研究所出版发行研究台湾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学等方面情况的学术性期刊——《台湾研究集刊》,填补了当时大陆对台研究学术刊物的空白。

  伴随两岸关系的改善,两岸学术界之间的交流合作逐步展开。1988年8月,厦大台湾研究所与台湾史研究会携手举办“台湾研究学术交流会”,这是两岸学者第一次在大陆进行学术交流。

  厦大相关人士称,作为身处对台交流前沿地区的重点高校,该校在与台湾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等方面一直走在大陆前列。

  早在1988年12月,厦门大学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合作进行“福建与台湾两省的风俗习惯比较研究”计划,在该计划启动后邀请多位台湾学者来福建进行合作研究。

  据厦大介绍,截至目前,厦大已和台湾30余所院校开展校际合作,每年有1000多名师生赴台开展互访交流和科研合作、学术会议、田野调查等实质性合作,与台湾地区28所高校开展校际交换生项目,每年派出赴台长短期交流学生300余人,同时每年接收台湾地区合作院校学生200余人来校交流学习,形成“海峡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研习夏令营”“两岸学子论坛”等一批活动品牌。(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