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很多青少年教练是能少踢比赛就少踢比赛,因为怕输。为什么怕输?因为输多了怕家长都跑了。”因为这段吐槽国内青训现状的言论,前国脚汪强再次走入球迷视线。
从北京人和退役后,汪强回到家乡大连高新区中心小学搞起了青训。作为一名基层教练,汪强几乎天天手把手地教一年级的孩子踢球。在这个过程中,他重新感受到了足球最本真的快乐,同时也体会到现实的不友好。“在中国搞青训,光靠热爱远远不够。”这是他在涉足青训半年后的感慨。
退役
为了家庭放弃鲁能邀约
2019年2月,“拼命三郎”汪强通过一篇专访宣布结束职业生涯。没有退役仪式,没有鲜花和掌声,告别方式一如他16年来的球风和为人,低调而务实。在很多人看来,当时34岁的汪强尚有一战之力。
2018年对汪强来说是难熬的一年。本打算与刚刚冲超的人和更进一步,但右膝软骨的伤势让他的职业生涯陷入停滞。
“那时我做完手术,正好合同到期,人和让我一起去冬训,看看恢复得怎么样,但我当时踢球都觉得疼。”本着对俱乐部负责的态度,汪强没有硬挺着随队前往,“我当时去了也坚持不了,给你签了你打不了比赛,不是耽误人家吗?”
退役后,汪强并不愁下家,老东家鲁能俱乐部曾发来邀约。“当时有机会去鲁能足校当梯队教练,但因为我孩子刚出生,家里觉得还是暂时不要离开大连。”他说。
汪强从小离家练球,踢职业时没在家乡大连效过力,回家的时间相当有限,“如果退役了还跑到外地,对家人挺过意不去的,不能为了理想就不管孩子、不管家人。”对家庭的责任感,让汪强选择留在了“足球城”。
“也没什么,可能暂时失去了一个好的平台,但能陪伴家人也不错。”汪强也曾担心,错过退役的时间点,以后恐怕很难再有好机会了,“刚退下来还有点热度,但过了两三年你就离开大家的视野了。”
不过,如今投身中国足球“塔基”——校园足球青训的汪强并不后悔,他的心愿是“陪爱踢球的孩子们一起长大”。
转型
当教练比做球员难得多
去年10月,汪强在朋友的推荐下,成为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一年级校队的教练。疫情之前,他每周一到周五15时到17时带队训练。因为参训的都是零基础的小学生,汪强最初执教的大半个月几乎都在维持课堂纪律。“确实累!”说起顽皮的学生们,汪强哭笑不得。
汪强坦言,当球员时压根没想过做青训教练,但退役后看到孩子踢球才产生这一想法,“我发现好多孩子踢球方式不对,比如6年级的孩子踢比赛像打乒乓球一样,球一直在空中飞,停球能停到对手眼前,我感觉这些孩子根本不会踢球。”
“有一次我跟一个家长聊天,问他你希望孩子踢到什么程度。他说不敢想,没有钱啊,为孩子踢球已经卖了一套房。我问为啥踢球一定要有钱,我那时也没有钱,也一样踢到职业队了。”汪强并不认同家长的观点,但也承认这是残酷的现实,“我当时觉得家长特别可怜,都望子成龙,但孩子踢不出来,金钱、时间都耽误了。所以我就想要不自己也干干青训,不管将来怎样,至少能把学到的经验传授给孩子们,有几个算几个。”
虽然职业生涯履历光鲜,但汪强选择从基层教练做起,手把手地教孩子踢球,这在投身青训的退役球员里很少见。最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有人担心他坚持不了一个月,但半年多下来,汪强深受学生、家长的认可。
对比球员经历,汪强认为做教练要难得多,“作为教练,言行举止必须严谨,小孩的模仿力很强,你不光教孩子踢球,还有怎样做人。你要考虑得更多,孩子的心理、交流的方式,怎样做不会打击他的自信等。”
现状
做青训光凭热情远不够
“中国的很多青少年教练是能少踢比赛就少踢比赛,为啥?因为怕输,为什么怕输?因为输多了怕家长都跑了。”5月19日,汪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跟其他青训球队约球时遭遇的不快。
为了让手下的孩子们感受比赛氛围,汪强隔一段时间就会找其他球队约球,之前也取得过一些胜绩。但近期约球时,却被回复“你们老这么联系比赛好吗”?
“给孩子联系比赛有啥好不好呢?想改变中国青训,先改变青训教练员的思维吧。”在汪强看来,孩子光训练不比赛是不行的,国内青少年缺乏比赛,这样的机会应该由教练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