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花市里的风景

2018-03-18 10:55

  家住内湖的阿光,因为晚上要在家里请朋友小聚,上午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台北花市买花。

  “6束1800元(新台币)。”站在位于内湖新湖三路的花市入口,阿光指着包在花纸里的绣球告诉记者。

  淡绿色的绣球雅致清香。“绣球花期长,即使干了,也很美丽。”钟情切花的阿光说。

  视线越过阿光臂弯的花束,进入眼帘的是一家接着一家的花阵。进口的、本地产的鲜切花,摆放在地上、货架上,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上午10点多的台北花市,人头攒动,随处可见业者忙碌的身影。

  “是不是节假日生意更好?”

  正在捆扎非洲郁金香的陈大姐抬眼看了看记者说:“差不多啦,我们主要做花店的批发生意。这里的摊位都有自己的网店,好多客户都从网上订货了。”

  陈大姐做的是澳大利亚进口鲜花批发生意。色彩、形状、香气各异的鲜花让记者眼花缭乱。“这是石玫瑰、这是唐棉、这是山防风、这是针毯……”陈大姐如数家珍,有问必答。

  年过六旬的陈大姐从小看着父亲经营鲜花生意,那时主要是把台湾种的菊花销往日本。

  有顾客指着一种小花问陈大姐花期多长,陈大姐答说“最多两三天”。顾客满心欢喜地捧了一把。“诚信可以做更多的生意。”陈大姐说她不想多赚钱糊弄顾客,“这是父亲教我的。”

  如今,陈大姐的父亲已不在人世。有一儿一女的她说,女儿喜欢花,在跟他们夫妻一起做。

  1988年,岛内第一家民营花卉批发市场在台北成立,并引进“荷兰式公开竞价”拍卖方式令切花交易流程规则化。2001年批发市场推出切花订货交易及电子交易市集。从沿街叫卖传统走来的台湾花卉交易,一步步完成了现代化的蜕变。

  除了鲜花,近些年台北市民对生切绿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抱着一大把菖蒲的林小姐说,都市人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她的工作室常常用生切绿植代替鲜花,因为“这样时尚又特别”。

  “这是苦楝子。”40多岁的罗先生停下手上正在整理的树枝,回答好奇的记者。

  罗先生的摊档上除了枝就是叶。“人家卖切花,我卖生切绿植。”他说,生切绿植的保存周期比切花更长,损耗更低。这种差异化的商品,让罗先生的生意与卖花的摊档不相上下。问到年收入,有两个孩子的罗先生笑而不答:“没算过呀。”

  逾百家摊档延绵出花的廊道,活色生香。推着满满一车花的佳益园艺店员看见记者在拍照,干脆地站住露出笑脸。这位一边念大学一边打工的小伙子说:“喜欢这份工作,每天眼里都是红花绿草。”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