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福厦线翔安至晋江区间设备故障,多数途经动车集体“趴窝”,最长超2小时,旅客在密闭的车厢内焦灼等待,进退两难。(4月30日《海峡导报》)
动车“趴窝”,给为数不少旅客出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铁路部门奋力抢修,其辛苦当然值得肯定,但在动车“趴窝”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相关信息没有足够及时、足够详实、足够广泛地公布给旅客,这在客观上也会让人更为焦虑。
比如说,动车因何原因而“趴窝”呢?车停了十几分钟后,广播才提示“前方有故障”,但到底是哪一种线路故障,又是具体到哪个位置的线路发生故障?修理的大致情况如何?虽说旅客大多不怎么专业,但关系到切身利益,他们肯定还是兴趣非常浓厚。而且详实一点说,起码也能让旅客看到铁路方面的坦诚,尽管对修理进度没帮助,但在两个多小时间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客的焦虑。
在网络时代的当下,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比如说,可以通过微信直播抢修进度,而动车上的工作人员则通过广播阶段性地通知给旅客,甚至干脆临时建一些群,实时发布抢修现场视频,等等。当然,以上的建议未必专业,但只要有心,相关部门肯定可以从类似的办法中,找到最合理最科学的选项。
无论如何,动车“趴窝”的时候,也是最需要信息“奔跑”起来的时候。在此次动车“趴窝”的过程中,“当时没人出来解释”“求知啥时候才能恢复正常”等说法或疑问也许都有片面性,但起码说明信息公开的速度、范围、数量都应该得到加强。这次的“趴窝”,我们应该看作下一次意外情况的预演,并针对不足之处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便在下一次的类似情况中做得更好,从而降低旅客的焦虑,赢得旅客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