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门外响起敲门声时,妻子正在细心地照顾襁褓中的孩子。打开门的那一刹那,她的脸上依然带着温暖的笑容,但笑容渐渐消失——
门外的人并不认识,但和着急切的语气却吐露出一句她一辈子都不想听到的话:你丈夫现在昏迷中,情况危急。
她的眼泪,瞬间不可控制地流出来了。她呜咽了几句支离破碎的话:明明离开时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
昨天清晨,一位男子在离开家2个小时不到的时间,晕倒在香积寺路路口不省人事。而他的妻子、才几个月大的女儿、年迈的母亲,还在等待着这位一家之主能够早点回家。
他骑着单车在路上,却突然晕倒
昨天上午7点半,杭城正寒。
在香积寺路白石巷路口,下城区东新街道的环卫工张大姐正在清扫路边的垃圾。冷风一吹,她搓了搓冻僵的双手,打算扫完就去吃一个热乎乎的早点。
突然,马路对面传来一声急促的“啊”,叫声特别大。张大姐一看,一位30多岁的男子从单车上直直地摔倒在地,“头部着地,上身向前倾,身子卡在单车上,耳朵上还挂着耳机。”
目睹这一幕的张大姐心里暗叫不好。她走过去,见到男子大概1米7左右,身子看着壮实的,但是面色惨白,嘴唇发青,额头被撞破了,人已经昏过去了。幸好公交车站旁等车的一对年轻夫妻的帮忙,才把该男子从单车上挪下来,平躺在地上。
在绍兴路口执勤的一位交警回忆说,当时男子骑着共享单车,由东往西行,在路口感觉自己心脏不舒服,就靠边停车了,“后来直接就倒下去了。”
路人医生轮流施救,热心大伯赶去通知家人
正值早高峰,该男子倒地后,很多路人都施以援手。“路过的人们统统围上来了,里一层外一层的,大约有15个人吧。”
家住三塘北村的沈女士回忆说,有一位戴着围巾的老大姐给该男子做心肺复苏,按了好长时间,说“腰痛死了”要歇一会;另一位大姐又立马接上去做心肺复苏。这两位大姐是第一轮给病人做心肺复苏的。
第二轮心肺复苏是东新街道沁园卫生站的俞医生做的,因为是专业人士,俞医生心肺按压的频率很快。一个心肺按压轮回是30次按压,3次人工呼吸,俞医生整整按了6个轮回。俞医生人工呼吸三次之后,围观的大哥又来帮着人工呼吸三次。“中途有一次,患者有一点轻微的反应。”
围观的人群中,一拨人做心肺复苏,还有一拨人忙着寻找家属。住在大关的郑大伯,是拱墅城管的退休人员,他翻找到了男子的身份证,一个人跑去男子住的小区通知家人。“我一开始还跑错地方,后来是跑到社区才问到正确的地方,再跑去家里叫人。”郑大伯前前后后花了十多分钟才找到他家,“幸好家里有人,男子的妈妈在家,他老婆在给小孩子喂奶。”
这边120急救车也随即赶到,带来了一堆急救器械。沈女士、俞医生、张大姐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俞医生在急救的第一刻,没有摸到该男子的脉搏。她们都害怕她会不会出现意外。
但是沈女士不愿放弃,她说:“我看到心脏搏击时他抽搐了一下,应该有希望。”
最终男子还是走了,但他的家人做了一个决定
可惜天不遂人愿,钱报记者随后赶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后了解到,尽管大家都奋力相救,然而该男子还是在抢救无效后去世。
“上午8点20分,病人被送到医院,当时呼吸心跳全无,我们抢救无效后死亡。”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生南勇告诉钱报记者,该男子确系猝死,但是具体的死亡原因还不能确定。
对于男子的突然离去,最难接受的就是亲人。有家属听到消息后表示早上出门还是好好的,以前天气好,他也骑车去上班,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中午快12点,钱报记者看到在急救室里家属们围在双目紧闭的男子身边,用泪水和男子做着最后的告别。
没过多久,男子被送出急救室后,男子的母亲崩溃地大声哭喊了起来,一遍遍呼喊着儿子的名字。
一旁的家属眼眶红着,半晌才劝慰了一句,“咱们还有宝宝要照顾呢。”
据了解,男子今年36岁,本地人,妻子刚刚生下一个才2个月大的孩子。
悲伤逆流成河。南勇告诉钱报记者,家属们做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同意捐赠出该男子的眼角膜,来帮助更多的人。相关的捐赠手续和相关评估工作正在进行中。
(感谢读者周先生的爆料)
新闻+
冬天猝死高发期,极度疲劳时要特别注意
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生南勇说,猝死的原因很多,除非尸检,否则很难判定其真正原因。
钱报记者采访多位医生,均表示确实如此。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气温突变等,如果本身就有心脏方面的基础性疾病,猝死的风险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