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妙手华佗神,思邈神药仲景论,神农本草时珍语,中医瑰宝救国人。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魁宝,几历浮沉,传颂至今,依然有一群人在为它奉献青春年华。他们爱病人胜过爱家人;他们躺在病床上成为病人,却仍在为其他病人看病;他们扎根基层,为治好每一位患者的疾病而拼尽全力。本期《厦门世家》讲述的就是一个三代为医的中医世家的故事。
在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名30多岁的中医医生叫王华崑。他擅长针灸,能用几根针治疗失眠。他喜欢基层工作,因为他的父亲、祖父也都曾和他一样,扎根基层,用中医疗法为每一位病人治好病。
祖父王成章 县委书记写信挽留他
很小的时候,王成章就开始跟着舅舅学习中医了。
“那时候没有正规的课本,也没有实验室给你用,就是口口相传。”王华崑介绍,爷爷王成章的老家在江西,那时恰逢国民党抓壮丁,王成章遂逃离家乡,来到了福建南平光泽县,在当地开起了药店。事业一帆风顺时,王成章没有忘本,他找机会去了福州,到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前身去进修学习。
学习结束后,王成章被学校留任为针灸讲师。之后他又响应党的号召“支边支山”,回了光泽。“支山”的过程中,王成章把学到的技艺回馈乡亲。只要是有乡亲找他帮忙看病,他都会耐心诊治。既会看病又会针灸,他的名声在小县城迅速传开,许多人慕名而来。
“支边支山”结束之后,王成章准备回学校当老师。当时的光泽县委书记知道后,为了挽留他,专门向省里写了好几页的信挽留他。最后王成章在众人的挽留下,选择留在县医院组建中医科。
“从早到晚都是病人,不只是光泽本地的,其他周围县市,甚至外省的都来找他,经常看不到我爷爷,只看到病人团团将他围住。”王华崑回忆,“爷爷没有一天是准时下班,忙了一整年,大年初一早上,还没睡起来乡亲就来拜年,都是来看病,但尽管病人很多,爷爷从来没有拒绝过一个病人。”
退休之后,王成章返聘继续为县里的人们看病。“他的一生都在为病人服务,直到1997年去世。他就是我的偶像。”王华崑这么评价他的爷爷。
父亲王志雄 香港患者飞来找他看病
王志雄是王华崑的父亲,现在是县里远近闻名的老中医。
小时候因为成分问题,王志雄刚读了几个月书就被退学。为了生存,他只好去开山赚钱。后来,王志雄又去邮局送信,这时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父亲王成章送给了他一本《神农本草经》,告诉他:“有空的时候你就看书,背好性味功效。”就这样,王志雄慢慢开始自学中医。
接着,王志雄开始学习药理。“看药方去药房把药抓回来,药长什么样子、什么时候采摘、怎么炮制都要一一学习。”王志雄说,“当时药很短缺,有时候必须上山采药。”有一次,他和父亲王成章上山采药,在树下乘凉时父亲突然大喊,原来一只毒蛇已经爬到了王志雄的帽子上。王志雄把帽子丢掉,拼命跑才甩掉了毒蛇。
经过5年的艰辛学习,王志雄把药性、药理基本搞清楚了,便到光泽县鸾凤乡卫生院当医生。由于之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上手很快,没几年时间,他就收获了乡亲的信赖。有一位赵先生(化名)还专程从香港来找他看病,“之前找了很多医生没看好,听朋友说王医生技术好,就来找他了。”经过王志雄的治疗,赵先生久治不愈的疾病真的好了。
王志雄爱病人胜过爱自己。有一天早上,他起床就发现自己手不舒服,但仍然坚持去上班;到了9点多,右手已经不听使唤,他还坚持为病人看病,用左手写字开方子,直到把病人全部看完,已经到了下午时分。这时候,他才为自己检查,发现自己中了风,必须住院治疗。然而就算在中风期间,他自己在病床上挂瓶,也没有拒绝给来访的患者诊病。
对于自己的家人,王志雄脸上则写满了愧疚。儿子高考前一直在生病发烧,妻子带来医院,结果他却没有时间,妻子只好找别的医生给儿子治病。他的家人评价他说:爱病人胜过爱家人,跟病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远多过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