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民币做蛋糕、将人民币卷成鲜花形状的“有钱花”……曾经,一系列以人民币图案做卖点的礼物受到追捧。事实上,这些“网红”产品虽新潮好玩,却买卖不得。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了《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并于11月15日起施行。《办法》明确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用品、票券上使用人民币图样。该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记者进行了采访。
资料图:8月30日,新发行的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纸币与硬币。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人民币蛋糕,这样的“网红”不可以
10月1日国庆节,北京男孩小高与祖国同天生日。生日会上,朋友们给他订了一款“网红”人民币蛋糕,蛋糕表面不仅铺了好几张用糯米纸仿制的人民币,里面还塞了几张真人民币。“当时这种蛋糕挺火的,我也是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过很多这种蛋糕的视频,有的蛋糕还能往外‘吐钞’呢。”小高说,“我们觉得这种蛋糕很有新意、好玩,既惊喜还开了眼界。”
像这样用人民币做卖点的商品还有很多。小高回忆,自己曾在情人节时给女朋友送过一束玫瑰花,花朵用人民币包裹。“我送这样的花就是图个新鲜,想让女朋友高兴。当时女朋友很喜欢,但是在把钱拆下来的时候不小心弄破了两张。”小高说。
“土豪书签”“人民币钱包”“人民币枕头”……与小高一样,不少消费者在选择送礼时都倾向选择有新意、能吸引眼球、让人感受到诚意的礼物。“人民币礼品”将这些需求集于一身,火极一时。但是,这些商品都涉嫌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损害人民币的行为: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也对人民币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
10月25日,央行官网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规范人民币图样使用行为,维护人民币信誉和流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了《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使用人民币图样实行属地管理、一事一批,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用品、票券上使用人民币图样。违反《办法》相关条例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予以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记者于11月11日在电商平台搜索“人民币蛋糕”相关关键字时,搜索结果已显示为零。北京某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新的《办法》及时给广大商家敲响了警钟,也提醒了消费者。“相关产品未经许可使用人民币图样首先损害了人民币形象,损害了社会及国家利益,其次误导、引诱消费者以为是真人民币而购买相关产品,使消费者不小心损坏人民币,这些都是违法行为,应予重罚。”该负责人说,“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自觉不去购买此类产品,维护人民币形象和正常安全的流通。”
鼓励非现金支付,但不能拒收人民币
正确使用人民币,要正确看待不同的支付方式。
如今,移动支付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11日当天,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7.79亿笔、金额148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49%、162.6%,平均下来相当于全国人民每人下单超过1笔,人均网络消费超1000元,中国人的购买力再一次刷新了纪录。
“出门带钱包的时代好像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北京上班的小张感慨道,“我的钱包早就‘退休’了,手机支付应该是大多数中国人的首选,我现在身上一点现金都没有。”不过,小张也表示,移动支付虽方便,但不带现金有时也会面临尴尬。“比如说,有时去超市,想推个购物车,但是有些超市的购物车是需要一元钱硬币才能开锁使用的,我每次遇到这样的购物车时都不得不通过手机转账的方式与周围的路人换取现金。”小张无奈道,“甚至有的超市在购物车存放处会设置专门负责换钱的工作人员。”